化学复习冲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只要考生追本溯源总能找到教材上的依据。考生应理性翻开书本,仔细阅读,夯实基础,把教材吃透。

注重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

课程标准倡导中考命题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聚焦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的生存能力、生活方式、学习能力等。今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素材可能会在生活实际、新闻报道的社会热点等问题中提取素材,设计考生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情景,用教材中的知识提出问题,立意起点高,知识落点低。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重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注重用宏观、微观的思想解释我们身边和自然界中发生的变化。

概念、原理反复精读做到读思结合

阅读要从最基础的内容读起,如教材上所有图示的涵义,所有列举的重要物质的成分,一些与物质性质相关的数据,考生要熟记并理解,保证基础知识部分不丢分。下面以市模拟考试中的题为例,说明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重要性。

例如: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若测得人体血液的PH>7,则是人体健康的表现②钙、铁、锌、碘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③牛奶、豆浆是补充蛋白质和钙元素的好食品④维生素C摄入不足,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③

这原本是一道最基础的问题,但由于考生教材阅读不细,内容理解不透,导致丢分率很高。主要的错误是在“①若测得人体血液的PH>7,则是人体健康的表现”的选项。人体血液的PH的确大于7,但是血液的PH是有一定范围的,超出这个范围则是不健康的表现,由于考生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个原则而导致错误。

阅读教材不是背教材,要学会精读。在化学复习过程中,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必须做到反复精读。对这些内容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的精髓,做到读思结合。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概念的内涵,“最小粒子”是概念的外延。重温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同时分子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离子等。

建议答题分三步审题、析题、解题

建议考生一定要把答题过程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涵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已知的信息,注重语言简练,但必须准确、严谨。

化学实验注重专题包括设计、分离、除杂

化学实验在教材中主要分为两部分,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的设计。在第二轮专项复习中的科学探究专题、理化综合专题、信息专题、感悟评价专题、综合计算专题等几乎都包括实验的设计、分离、除杂等问题。值得提醒同学们的是,在物质的除杂与混和物的分离操作中,既要考虑到反应物之间“质”的关系,也要考虑到“量”的关系。在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取、验证、净化的实验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装置的连接顺序。

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测验

考生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进行自我评价,做到心中有数。注意,自己评分应严格按评分标准进行,不仅要看答案,还要重点看采分点。以便使自己能在答题时能做到语言简练、严谨。通过不断历练,抓住自己弱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76161.html

相关阅读:高考化学一轮备考化学键典型例题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