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困境
由于在升学考试中成绩占比较低,历史课并不受重视,教师惯性地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
穿越剧对历史教学的影响是好是坏?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初中历史教师刘威的回答让人有些意外。
"按理说,作为历史老师,并不愿意学生去接触这些胡编乱造的影视剧,担心影响他们对历史的认识。但另一方面,却有不少原本对历史没啥兴趣的孩子,因为穿越剧主动去了解历史,比如不少孩子就很好奇《步步惊心》中的四爷(清雍正帝)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课堂上没能引起学生兴趣,却因为一部流行电视剧而发生逆转,刘老师多少有些尴尬。
有着类似尴尬的岂止刘老师。由于在中考、高考(精品课)等升学考试中,成绩占比较低,历史课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受重视,教师惯性地沿用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变成了一个个生硬的知识点,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赵亚夫认为,目前我国的历史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概括地说,就是有课堂教学没历史教育,有书本知识没文化内涵。多数老师习惯于机械地传授课本知识,不懂得如何让学生感知历史,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近些年,伴随着国家的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育有所进步,但问题仍然不少。
历史教育的不足,其实已经在社会中有所反映。赵亚夫说,"比如近些年的民国热,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美化民国时期和民国人物的倾向。这种现象就与历史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的历史教育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点,学生对一段历史和人物缺乏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认识,所以很容易被网络上热炒的观点左右,不少人成了民国热的跟风者也就不奇怪了。"
激发兴趣
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学生收获的只是一个个知识点,要跳出课本,引导学生感知鲜活的历史
广东省东莞市的历史教师夏辉辉没有想到,她在历史课堂上虚构的一个人物"帕帕迪"会引起这么多的效仿与争议。
在岳麓版历史教材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进程》的第六课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主要介绍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变迁。由于所涉历史年代久远,概念生疏,这堂课并不好讲。
苦思冥想后,夏辉辉大胆虚构了一个叫"帕帕迪"的农民,以他的生活为线索带学生进入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陶片放逐法、苏格拉底之死、女性不享有民主权等概念被生活化地呈现,本来生涩的历史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
为了让这个虚构的人物更加贴近史实,夏辉辉在后续的教研工作中,又查阅了大量史料和研究著作,以确保最大程度地尊重历史。
夏辉辉的做法在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良范本的同时,也招致诸多反对声。同样是希望将中学历史课上好,改变以往"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模式,一些专家更强调历史老师的博学多识和对历史知识的严格遵循,认为夏辉辉的教学有人造史料之嫌。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郑林认为,历史是复杂的,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一个历史事件,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学生收获的,只能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要跳出课本,引导学生去思考,甚至是探索史学知识。
经常出差调研的郑林,对于一堂历史课一直记忆犹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2(必修)》中,对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描述只有短短的100余字,但这位授课老师,却从一本十分专业的历史研究著作中,将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详细过程找了出来。原来,瓦特并不是一拍脑袋,就将蒸汽机改良成功,而是经过长达20多年的努力,其间经历了投资人破产等一系列困难。讲台下,学生们听得入迷,也收获了课本以外的道理,原来科学发明并不是一蹴而就,还有学生就此联想到了创业:"原来创业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瓦特这样的牛人都需二次创业。"
塑造史观
学生在建构历史观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历史知识的匮乏,而是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难辨是非
2011年新修订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通过历史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看来,历史教育仅仅有趣还不够,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客观理性地认识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比如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这一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人大附中历史教师李晓风列出了一个自己教学中的尝试。
"高中历史教材中,对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描述比较简略,着重解释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通过在课堂上讲解西周的分封制大大强化了国家的概念,是'中国'这一概念的最初形成期,这一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让学生对于'中国'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赵亚夫看来,真正的历史教育是要教会学生反思,就是学会批判性思考。在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在建构自己的历史观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历史知识的匮乏,而是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之下,没了自己的主张。"辨明是非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而这正是中学历史课堂所缺少的。"
赵亚夫认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要尽量避免空泛的说教,应该找到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比如,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普通民众,从普通人、普通事里寻找范例,这比仅仅讲课本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更能够撼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不至于让今天的人游离于历史,无论是历史上的荣耀,还是历史上的耻辱,都与我们有关。历史教育因为有了这类反思才有意义,这才是历史教育的真价值。"
"此外,还要打破以往死记硬背的做法,引导学生学会用史料说话,避免'史从论出'。"赵亚夫说。
李晓风认为,目前中学历史教育的整体水平,距离新课标的高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教师水平的良莠不齐成为一大掣肘。赵亚夫透露,他的团队正在着手制定国家级的《历史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初中),希望通过规范教师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地提升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78441.html
相关阅读:秋瑾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