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教学《苏州园林》,重点还是从说明文教学的角度出发,关注文章的结构和说明方法。在去年教学时,开始考虑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强调了作者在分写时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并且对一些重点段落,细分了其中的层次,以便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从而对园林的特征有着更为清晰地理解。但是,反思之后,依然觉得这样教学没有将文中深刻的文化内涵体出来。究其原因,还是过于关注文章的细节,忽视了文章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似性,从而也就不能从整体上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审美观来。因此,在此次教学中,我安排了三次比较阅读,就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体会文章的文化内涵。
本文的结构比较清晰,划分层次、理清结构均可以安排学生预习,老师进行总结即可,在概述文章结构时,可以同时把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归纳出来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作用。接下来,我安排了第一次比较阅读,出示了《大百科全书》中陈从周教授的一段话:“不论面积大小,每座园林几乎都包括了当时所有可能使用的造园手段。……它们的格局大都以山、水、泉、石为骨骼,以花、木、草、树为烘托、以亭、榭、楼、廊为连缀。”我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与之内容相类似的描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②中“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段话。我提示他们比较一下这两段话的顺序及用词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陈从周教授的话将“山、水、泉、石”放在首位,并且以“骨骼”“烘托”“连缀”等词语来概述园林的格局,着重强调了构成园林的各种建筑要素;本文中则以“布局”“配合”“映衬”“层次”来概述园林,着重从整体设计的角度来描述园林。此时我补充了一下,⑦⑧⑨三节与前4节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又有什么不同?我提示学生关注这句话:“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不仅是角落,门窗、色彩也都在精心设计。于是学生发现,这3节依然是从设计的角度来讲述园林,只是更注重于细部的琢磨。由此,我们发现,文章的主体部分不仅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还可以细化为整体构思到细部琢磨。
通过这次比较阅读,学生开始熟悉文章的整体结构,并且开始对园林的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展开进一步的比较阅读。
第二次比较阅读则是从全文的角度出发,在②中,作者反复使用了“讲究”一词,我提示,文章中除了反复强调“讲究”之外,也同时写出了园林设计要“绝不讲究”或“避免”一些东西,让他们在文中找出来。学生在文中找出,我将之归纳为“避免对称、雷同、整齐”及“避免单调和浓烈的色彩”。进一步分析,要避免前者,园林就要讲究变化,在整体布局上,在细部的安排上都要体现出不同,因为“对称、雷同、整齐”都出于人工的设计,而园林追求的是“自然之趣”,因此要“任其自然”。要避免后者,园林就要讲究配合,这种配合体现在园林的设计上,池沼与假山,以及花草树木,又有着动静、浓淡、高低与四季的配合,共同组成了一副“好画”,而这幅画是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设计的,追求的依然是“自然之趣”。我进一步提示学生??画与自然的区别就在于,画中的设计,追求自然,但还要高于自然,因此在园林的设计中,体现出了设计者与匠师们的胸中丘壑,这就表现在园林还要讲究层次与映衬。“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展现的是整体上的思路,而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每一个角落都讲究图画美”以“不刺眼的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同样也能映衬出开花时的“满眼的珠光宝气”,则是从细节上配合的杰作。
不过,此处有一个细节需要我们关注,那就是作者在讲述园林的整体设计时反复强调的是“美术画”及“自然”,但在讲述园林中的门窗时却强调了这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具有“高度的图案美”。的确,园林中的门窗大多采用的是相似的图案,寄寓了美好的祝愿。我给学生补充,这是因为园林的建筑多为居住者的生活区,而规整的图案,美好的祝愿恰恰是这种生活情趣的体现。
通过这次比较,学生熟悉了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并且与文章中的描述一一对应。而最重要的是,通过“讲究”与“避免”的对照,他们从整体上了解了园林的设计,从而为后面讲述背后的文化特色打下了基础。
最后一次比较阅读则是为了突出文中的文化内涵。我指出,西方园林的源头,一般认为源于古埃及及古巴比伦。今天可以在古埃及壁画上发现当年园林的图画,就是在炎炎沙漠中挖上水渠,栽种上高大的果树,形成一个荫凉的世界。而古巴比伦著名的空中花园,则是在一片平原上以人工堆出一个高大的假山,栽满了奇花异草。法国著名的凡尔赛宫,则是将一片沼泽排干,在上面造出规整的花圃、巨大的喷泉,从而形成了这个巨大的园林。我要求学生比较,这与中国的园林,在设计理念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发现,西方园林最重要的特征是彰显人的力量,表现出对自然的改造。而中国的园林,则是要追求自然之趣。在这里,我补充一点,中国的建筑中也有彰显权威与尊严的建筑,例如故宫。但这是国家的象征,而园林则多是用于休憩、隐居的所在,建造的目的不同,自然风格也就迥异。不过,日本的园林则有一种新的设计,就是著名的枯山水。它以白砂象征水面和水池,以上面的石组作为主要的观赏对象,或配合以朴素的树木,还用特制的耙子耙出波纹代替溪水,在追求自然之趣时又要浓缩自然之景,表现出了别样的审美情趣。
最后,我补充到,园林的自然之趣在今天的现代建筑中依然有所体现。美国设计大师墨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设计金陵女子学院(今天的南师大)时,采用了钢筋水泥等现代原料,但却以中国传统的飞檐、斗拱、圆柱为建筑样式,缀以回廊池沼,这座学院被后人称为“东方最美的大学”。当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王澍所设计的美院象山校区,门廊就是模仿园林中的假山山洞的形状,而屋顶则模仿园林中山丘的起伏,与周围的群山连绵的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表现了现代建筑中东方文化的魅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84239.html
相关阅读:用古典诗词润泽学生灵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