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浙江省丽水市黄田镇中心学校 沈秋芳
最近的天气不是太好,雨总是时断时续地下着,搞得人心烦意乱,感觉自己的心情就像这天气一样,阴沉沉的,有些压抑和不知所措。一个学期快要结束了,面对期末的各项督导、检查以及随之而来的扫尾工作,真是忙得连轴转,感觉有些疲惫。总算周末到来,可以抽出时间静下心梳理自己的心情,调整自己的状态。
当了三年的乡村教师,对于乡村的环境和生活,其实我是从心底里喜欢的。乡村生活的特征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慢”,比如:清晨醒来,走在村头街道上,时常会看到迎面而来一骑着脚踏车的中年男子,家常的便装,车子很旧了却干净,一点没有落迫感,就那样笃悠悠地骑着,哼几声小曲,顺便抬头看看天,令人感觉不到他背负着的生活;也能瞧见路边的几位妇女搬来几张吱嘎作响的竹椅,围坐一起,边拉家常边捡菜。这仅仅是一个乡村“慢生活”的一个表现,却也是恬淡随性,透着自然的气息。
有时候我不禁在想:生活可以慢慢来,教育是不是也可以慢慢来?既然有“慢生活”,是不是也可以有“慢教育”呢?后来我才发现,真有“慢教育”这一概念,它是由王久辛老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王老师认为“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是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以考知识为主向考见识为主转变,不再追求一节课里让学生强制性地记忆多少东西,而是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渐渐地发现教育确实是需要慢慢来的,它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辛劳,以及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教育不像商业,商业讲求的是以最少的投入、最少的付出、最少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得利益最大化。这是教育做不到,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并且每一个孩子的资质有高有低,有长处也有缺陷,因此商业中使用的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并不适合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更像什么呢?我觉得它更像农业,或者说农业和教育事业更有相似之处:两者的对象都是生命,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和成长规律,都要尊重、关注和利用好规律。比如:种植庄稼时,农民要关注气候的变化,要注重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的阶段确定施肥浇水的量等等;教育事业也是如此,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学习接受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制作课件时,既要考虑个别又要顾及整体,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不断地做出调整。
种植庄稼时,农民会告诉你,不能只是依靠硬件设施的改进和科技的进步,也不能指望加班加点地拼命苦干,不能过多地依靠化肥和生长激素,也不能说投入多少就一定要收获多少,这对农业来说是不现实的。教育亦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并不会不切实际地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业上都很优秀,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我想这比单单提高学生的分数,更为重要。
作为教师,其实我很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和美好愿望。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和不足,对自己的孩子抱有期望自然是好事,但是过高的期望和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有时也会成为束缚孩子前进的枷锁。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校,都不应该拔苗助长,而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努力创造出适合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环境,帮助他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成长和生活。
生活慢一点,教育慢一点,也许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能体验到不一样的经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87986.html
相关阅读:诗歌意象含义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