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数学课堂的“活”“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翻新,为“动”而动,为“活”而,疏于管理,则会导致事与愿违、“活”而不“实”后果,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最大的感触是课堂中活动多了。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勿庸质疑,“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下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和教学的策略。下面是我就目前教学中的有关“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教学行为所作的一番思考。

  一、课堂热闹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吗?

  时下的课堂,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分小组热烈讲座的场面。似乎不计论就不能体现新理念,不合作就不能进行有效探究。观察学生在许多课堂上的表现,盲从的多,争辩的少,附和的多,投入的少。事实上,形式上的合作是无效合作,更谈不上是探究学习的体现,为了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合作交流的机会是必要的,但这种合作不是形式上的合作,应当是实质性的合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组织时,每个学生要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同时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中介性的工具——有价值性的问题。

  我听过九节公开课,其中一位教师在《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教学中,在创设情境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很多方法,其间不免有不同见解的争论:有的认为,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方法好,它使用工具少,操作又方便。有的认为,利用标杆方法好,这种方法在不出太阳的情况下也能操作。有的认为利用镜子的反射方法好,它可以把科学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有的说,把气球升空的方法最简单……同学们兴致越来越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以为这才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用活了教材,这才是让:学生真正“动”了起来。

  二、怎样理解“动”才是全面的呢?

  怎样理解让学生动起来的“动”字?很多情况下,人们只把动手,动口等看得见的显性行为看作“动”,好像只有让学生讨论、争论、表演、游戏等才能体现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才能显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隐性的思维活动却往往被认为不在“动”之列。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

  我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问背造安静的空间,用来思考,任思维驰骋,任想象放飞,让学生在安静和谐的“思维场”中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体验在嘈杂的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成功的快乐,也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动”。我们常常会发现,“让脑筋动起来”的课堂更精彩。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褚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89967.html

相关阅读: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