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每一个考生的家庭都在面临着严峻的心理考验。不紧张不可能,张院长指出,考前适度紧张和压力反会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复习,有益于考试。但是,一些考生面对高考压力,过度紧张、焦虑、慌乱,心理“丢盔甲”,会严重影响水平发挥。所以,如何圆满通过高考心理“应激”考验,对广大考生来说是必须过的一道关。
不能把“理想分数”定得过高 ,“明明只能跳1米2,却非要报1米6,给自己设的目标太高,特别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张院长首先就强调,考生一定要认清自己学习成绩的现实,科学确立合理的考试目标。把“理想分数”定得过高,人为造成心理紧张是不可取的。同时,始终抱着“尽了努力,不在意结果!”的理念,这将十分有利于考生心理调试。
放松是考试前一天的主旋律
考前10天:每个学生实力基本定型,所以考生在考前10天应针对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拾遗补漏”。一般考前10天宜看书,而不宜做题。通过看书可以温习已有的知识,增强自信心,而做题则不同,一旦题目太难,就会挫伤自信心。另外,考试前人的精神往往高度集中,理解力和记忆力在短期内急剧提高,因此在这个时段内应该加强记忆方面的知识,如历史、地理、政治、英语等。
考前3天:这个时间很多学生认为万事大吉,完全不沾书本,这是十分错误的。有些科目重要内容虽已经掌握,但还要适当浏览,如历史、地理、政冶、语文的常识、英语的单词、数学的公式等。对自己做过的试题看一看,把经常出错的地方再强化一下,适当做一点“热身题”。
本文网址:http://www.jiyifa.net/gaozhong/899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