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是指课堂效益达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进行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现在许多学校都搞起了“高效”课堂,许多老师谈“讲”色变,教室四面墙壁都成了黑板,课桌也围成了圆形会议桌,听课成了看课,看学生上课围在一起,你说我说乱说,不知说啥都说;有的过分关注探究方法、步骤和技能,而无视操作后的“内化”,结构是“活动了身体休息了大脑”后草草了事!以前的讲析灌输全都不见了,研究画面代替了研究语言,机灌代替了人灌,课件板书代替了黑板板书;有的一味地讲求自主学习,动不动围在一起合作,片面追求小组合作的形式,而对小组合作的问题、时机、分工过程没有认真设计,导致优秀生意见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意见,其余学生合作陪衬。把课堂装饰得热热闹闹、华丽动人,孰不知,“水过地皮湿”,一节课过后,留存在学生印象中的东西仍然不多,这样和课改前的高耗低效有何区别?所以我觉得高效课堂一定要注意“形神兼备”,特别是在起步的“临帖”阶段,模仿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学习的形式虽然说应该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但重要的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有所获。那怎样才能形神兼备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为谁而教??以学生的发展为需要。
“教学即服务”就是要把眼睛盯住学生,学生的需要就是老师关注的重点;“为学生而教”,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偏偏在教学设计时就忘了它。一直以来,我们的备课时考虑最多的是教师怎么教而不是学生怎么学。随着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教案”正在慢慢地转向“学案”,教师备课时“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从学生活动的视角来备课。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表现,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变化,充分地预设课堂这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设备准备好了吗,器材够用吗,要占用多少时间,需要多大空间。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怎样分组,小组成员怎样搭配,怎样分工,怎样合作,教师应重点指导什么,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还有提问题的策略,怎样提问能做到目的明确,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思考,怎样把握提问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学会等待并恰当地评价学生。总的来说,教案偏重于教的流畅性,为教师的教服务;学案偏重于学的合理性,为教师的教和学服务。教师不仅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调整、总结,可以进行第二、三次备课。教育研究的最前沿在什么地方?就在你活生生的课堂里,你的学生是你最值得关注的。
二、准备用什么教??探寻教材的本质。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使很多投身课改的老师由以前的“以本为本”到现在的冷落课本。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很少有老师用课本上的例题,大家在忙着甚至挖空心思地创设情境。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这个情境来理解知识的本质,好的教学情境并非一定是花花绿绿的,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对老师来说,创设情境一定要寻求它背后的思想方法,我们既不能像以前那样以本为本,也不能像现在这样冷落课本。而应该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设计意图。然后慎重考虑是否需要更换教材,为学生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果需要,应该为学生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为学生搭建一座“桥”:桥的一头牵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究的欲望,另一头牵着学生探究的目标,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认识和理解知识。如果我们被一些表象、形式上的东西所迷惑,忽视本质问题,只会让繁华的外表掩盖了知识的本质。针对物理学科,我觉得尽量做到“七个要让”:即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出并独立思考,物理过程要让学生说,物理规律要让学生找,实验要让学生动手做,现象要让学生观察、表述,结论要让学生推导得出。
三、该怎样教??有效的教学行为引领高效的课堂学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掌握课堂前进的方向,老师要去的地方就全班同学努力的方向,教师只要按照自己的教学预案,贯彻执行就可以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老师围着学生转”,课堂上发生的许多情况都是事先无法预料的,老师要去的方向常常和学生要去的方向发生矛盾。所以教师的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要在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设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确定探究活动的主体和目标并不难,难在如何克服活动盲目性,设计探究活动的具体步骤以及每一步骤要注意的问题。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围绕问题的本质展开对话、交流及提升是十分必要的,它能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表层,而是透过表面去分析问题,使思维走向深刻、充满理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并示范高水平的思维展示,而不是一味地廉价表扬。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需要干什么呢?经常看到,学生小组合作时,教师会边走边不停地提示着学生干什么,怎么干。其实,这个时候老师的提示对学生的提示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思路,还会干扰学生的学习状态。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看客,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注意审时度势,快速浏览每个小组,看看每个小组的问题所在,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回收。因为在几分钟的活动时间内,教师不可能每个小组都照顾到,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把一些反映学生基础状态的课程资源作为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资源,为交流积累素材。交流环节中一定要让学生既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路,又适时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同时在交流感悟中比较、选择、完善,最终实现优化。这样的学习将使学生越来越充满自信,越来越清楚学习与个人、与生活以及与周围社会之间的联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四、师生常反思??以优化促和谐。
高效的课堂应该能够让师生互相看到对方的闪光点,互相欣赏对方,所以也应该出现真正的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创新思辩的火花。每一节课后,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应该反思: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该反思: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哪里存在问题?怎样改进?通过不断地思考、研究、逐步优化,促进和谐。在“临帖”中去感悟,才能“破贴”和“立贴”。
伴随着高效课堂的全面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所有的一线教师都在体会摸索与积累、困惑与顿悟、成功与失败、苦涩与甜蜜交织在一起的独特滋味,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我们痛并快乐着!一线教师正在经历理论上的鼓动??实践??反思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应该以一种冷静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把目光逐渐从热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在的本质,我们力求高效课堂,更要追求形神兼备,以达到一种厚积薄发的教学境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10710.html
相关阅读:概念图的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