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四大误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误区之一:教师只要讲得清,认为学生就听得懂。
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沏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为了做到教师讲得清,学生听得懂,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严格按"科学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用事先准备好的语言,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地将学生引人知识的"最近发现区"。在课堂的黄金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又要及时反馈学情,加强效果回授,对未听清之处给学生以二次补授之机会,及时扫清障碍,将学习上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误区之二:教师觉得简单,认为学生就学得容易。
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孰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把握不准,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致使简单问题变成学生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
误区之三:教师讲得过多,课堂45分钟满灌。
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目标,但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环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潜心潜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处理,通过自己对教材的切身感受去适度地旁证博引.合理地拓宽加深。可少讲精讲,果断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山容,真正搔到“痒处”,切实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懂一点,晓一面,通一片。
误区之四: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所学知识就掌握了。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牛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无所适从。这只能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又是另一回事,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起了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仅就习题教学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例题的示范及培养功能,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而不重视充分暴露教学的思维过程,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了求解欲望,那么掌握所学知识就是一句空话。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全体学生能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17884.html

相关阅读: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