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学习“探究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依旧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考数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等各种思维方法,逐步掌握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其实也就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即培养和掌握数学的四大能力:基本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教好初中数学,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值得思考的。现将自身的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因素,是实施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死套教材,照本宣科,显然是不行的;但超越教材范围,一味追求“新意”,同样是不可取。课本上的题目很基础,而且有少量提高题。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因此要求学生充分掌握课本上的题目。做已学过的题目可以巩固基础,做没有学过的,即使做错,也会有很深的印象,待到老师讲新课时,就能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传统教学模式“精讲多练”、“高密度”、“快节奏”、“大运动量”等等,其实质还是突出了一个“灌”字,它与新世纪的教育思想相差甚远。抓住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比无限量的扩展要来得实际得多。
  
  其次,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授渔”呢?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问以提问方式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因势利导,突出了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但提出的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的。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生产实际中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相关的观念来理解问题,也才有可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在引导学生探究某一个问题,或学习某一个知识时,要一追到底,求精不求全。出现问题时,首先把问题推给学生,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当学生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时,在高兴的同时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新的教学理论,其突出特点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一句话,教师事事处处要为学生着想,而不是让学生去钻教师设下的一个个“圈套”。有些看似“完美无缺”的课,其实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谈不上学法指导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了。因此,一节课的优劣与否,不能只看形式,而要看课堂上是否真正让学生自己做主,是否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再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大纲还特别指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因此可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在数学教学研究中,其核心内容也应该是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它应该贯穿在教学和教研的全过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者应长期坚持训练并不断改进训练方法。
  
  最后,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学能力要体现在行动上,真正从“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迅速过渡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上来,以彻底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因此,要明白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不管是运用已有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是通过社会实践去发现新的数学研究课题,去创造性地研究和发展数学科学,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学数学教育最应该关注些什么呢?既不是解题方法的总结,也不是数学知识技能的简单积累。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应与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教育关注的问题同样也应该是数学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性需要跳出数学本身这一狭窄的思考范围,需要融入到整个教育这一宽广的大视野中。关注思考,才能将数学教好、学好、用好。
  
  (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沈颖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23353.html

相关阅读:略论数学的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