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求发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做”数学就是从做数学中学数学,不仅要关注数学的内容,更要关注数学的过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式是演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式是实践。”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从“做”数学中求发展。

  一、参与是“做”数学的前提

  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社会性等属性,但人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真正的主体,要想成为具有相应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个性的个体,就需要人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主体力量。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数学,这种体验和参与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如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我课前让学生分组制作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三角形,学生通过量、剪、折等不同的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通过自己的参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操作是“做”数学的基石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主动探求新知,逐渐形成、发展、丰富自主的认知结构,通过观察和理解事物,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如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课前准备了许多小木棒,课上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分组学习本课的内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样学到的数学知识不容易遗忘,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三、质疑是“做”数学的动力

  教育应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叫有疑,有疑者需叫无疑。学生学习数学也是这样,问题和疑惑是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又是教师诱导熟读精思的变化。激发和鼓励学生自主质疑问难,更可以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解答,在不断的“质疑探究”活动中学生终于总结出问题的一般步骤,也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如讲位似图形时,有学生提出“A”型和“X”型都不是位似图形,理由是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不等。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许多老师商讨得出如下的结论:学生的“质疑”很有道理,要修改课本上关于位似图形性质的表述,才能使定义和性质更一致,不出现矛盾。新的数学定理从此产生了。

  通过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加强了“做”数学的动力。

  四、交往是“做”数学的基本形式

  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活形式,是人与人之间借助于语言进行的情感沟通、心灵的对话和人格的相互影响。教学作为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生活方式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元交往活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交往是学生社会化和个体化的必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互通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自我、形成自我,交往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活动。清楚地记得在讲授九年级下第四章第二节“哪种方式更合算”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被平均分成面积相等的20个扇形,其中一份涂上红色,两份涂上黄色,四份涂上绿色,其余为白色。并规定顾客每购买100元的商品,就获得一次转转盘的机会,如果转盘停止后,指针正好对准红色、黄色、绿色区域,那么顾客就可以分别获得100元、50元、20元的购物券,凭购物券可以在商场继续购物。在白色区域则没有购物券。如果不转转盘可以直接获得购物券10元。问题是:转转盘和直接获得购物券哪种方式对顾客更合算?此问题一出示,立马引起了学生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转转盘有时能获得购物券,但有时不能获得购物券,而且获得购物券的概率很小,所以他们认为直接拿10元的购物券比较放心。针对学生的这一想法,老师随即加以引导:他说的有道理吗?你们是怎样想的?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同学认为前面同学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只要转转盘就有机会获得购物券,并且一旦获得购物券就比10元多,甚至有机会获得100元的购物券,所以这部分同学极力主张转转盘。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更正确呢?在此情况下我安排了一场辩论,让意见不同的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正当双方争论很激烈的时候,有个一直不善言语的学生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刚才他们说的都不是很正确,因为他们只考虑了单个顾客的利益,我认为要比较哪种方式对顾客更合算应该考虑所有顾客的平均利益,而不是某个人的利益。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甚至有的同学带头鼓掌。这样的交往,智慧的火花容易再现,数学的乐学能够得以实现。

  五、评价是“做”数学的激励机制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做”数学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课堂上每逢一个同学提出问题,同桌或其他同学就会瞬时反馈,对其作出评价,让每一个学生从“做”数学中得到关注,让每一个学生从“做”数学中得到发展。

  要让学生在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在发现中学会学习,在建构中发展主体意识,通过“做”数学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宋运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25132.html

相关阅读:提升孩子数学成绩应该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