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引入的艺术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尔基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也就是第一句”。上一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全堂课的效果。课的引入,方法多样,我粗浅的总结了六种方法,抛砖引玉,与各位热爱数学教育的同行切磋。

  一、数学故事导入法

  数学故事或轶闻、史料的引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比如讲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以讲一讲公元3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刁番都的故事。刁番都的墓志铭是由希腊学者麦罗尔用方程的形式写出来的:过路人,这里埋着刁番都的遗骨,下面的数目可以告诉你,他一生究竟活了多长?

  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时代。

  又活了十二分之一,颊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

  刁番都结婚了,可是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

  再过5年,他有了一个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孩子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

  从他儿子死后,刁番都在极度的悲伤中只活了4年就死了。

  二、实验导入法

  通过观察实验或学生的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如“点的轨迹”的引入:教师事先准备好一小段细线和一个彩色的小球,将彩球拴在细线的一端。教师从一进教室起就边走边演示??彩色小球在不停地旋转。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等教师在讲桌前站定后,便停止演示,要求学生解释刚地的现象,通过这样的直观的演示,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可解决“点的轨迹”的定义这样抽象、难懂的问题。

  三、联系实际导入法

  对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所以当老师提出这些问题时,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如在讲“正多边形和圆”时,指出:正多边形有无数种,哪些正多边形可以用来设计美术瓷砖,作为地板砖呢?在讲“正多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时,可以引用蜂巢的几何原理。

  四、悬念导入法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学生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如“平方根”的引入,可让学生求解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4cm2时,它的边长是2cm;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cm2,它的边长又是多少呢?”

  五、承上启下引入法

  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运用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先让学生画任意凸四边形,把各边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当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平心四边形时,会感到惊讶和疑问,从而引出课题。又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先给出四个首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分别求出两个根、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教师事先最好画一张表,只要求学生填),让学生观察所填表格中根与系数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这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竞赛引入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竞赛,可使学生领会到新知识、新方法的优点,产生“我要学”的欲望。如“分母有理化”的概念的引入:首先进行一场计算比赛,结果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叫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计算1÷1.414,再叫一个成绩差的学生计算1.414÷2,通过板演速度的比较,教师指明这是计算1/√2的近似值的两种方法,由此学生认识到分母有理化的必要性。

  当然,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课的引入设计得妙,就能使学生引起“疑”。疑则思,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这种求知欲望和学习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内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刘双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32626.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知识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