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慧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专辑。在东汉末年那个政治混乱、经济没落的时代,许多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途,只能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告别妻儿,然而往往一事无成,只落得满腹的牢骚和乡愁。而《涉江采芙蓉》则是《古诗十九首》中极具代表性的表达离情别绪的一篇,就主题而言,它是非常典型的惜别情诗。
本诗语言浅近凝练、明白晓畅,但实际意蕴深长,值得反复诵读玩味,以体会抒情主人公那绵延不尽的惆怅与痛苦。要体会这种感情“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个诗句就必须予以关注。而这两句诗却没有主语,到底是“谁”在“还顾”?“谁”又在“望旧乡”?那么抒情主人公又是谁……最有争议的地方出现了,这便是最能体现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最佳处。所以,我便在学生赏析完本诗后,设计了一个还原情境古诗改写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添补出相应的时间、地点、场景、人物等,并发挥想象与联想把场景与环境进行渲染与烘托,通过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更深入的刻画,使抒情主人公更加的丰富饱满。学生的习作对抒情主人公从男、女两个形象出发,根据各自理解,进行了合情合理的改写。
涉江采芙蓉(改写)
高一11班梁扬眉
烟青色罗裙底边已被江边的浅水浸湿,撑一把油纸伞漫步江边。我不经意间的转头,看见江对面的荷花,忍不住想渡江去采一朵,泛起一叶小舟,轻摇船桨向江对岸慢慢划去。船桨划开江面,泛起一道道水波,水波微漾,倒映着摆渡着的我。
我划进长有荷花的浅塘里。兰草稀疏的沼泽地里的盛开着朵朵荷花,荷花晶莹剔透,粉色里透着淡淡的白色,在蒙蒙的细雨中,似乎有些不真实。我竟然不由自主的摘了一朵,握着荷花的手,紧了又松,松了又紧,我不知该送给谁?想要送给心中的你,而你却身在异乡,无法送达,只留下满心惆怅。心中念念的你或许在苦读圣贤,为一朝成名;或许在交友赏景,为结识达官……思念日渐强烈,不知远方的你是否知道呢?
我想此时,你穿着玄色衣裳,站在船头,双眼盯着故乡的方向,眼神迷茫迷离,也许你也如我一样愁绪满肠……我们两人感情深厚,却不得不因为功名而分离两地,这分离的日子呀,我该怎么打发呢?也只有在思念里孤独的度过此生了……
涉江采芙蓉(改写)
高一11班张芝瑶
独自一个人走在江边,慢慢踱步,听着潺潺江水声,享受着微微的清风,如此惬意。忽的,看见那江中,竟有如此圣洁美丽的芙蓉花,好想采一朵。岸边,停泊着一只小船,乘着这只船,悠悠的、慢慢的驶向江的那一边。到了长满芳草的沼泽地,晶莹的露珠在的芙蓉花瓣上自由滚动,阳光下的芙蓉花更是落落大方,亭亭玉立。采一朵清幽的芙蓉,我把它送给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呀!我该怎么送给他呢?为何相爱的人总是分开,为何许好白头偕老,却终是幻想。爱情足以感动天地,那也脆弱不堪,望着那故乡,漫漫的长路不见边际,想起我所思念不已的你,为何我们感情深厚却分隔两地。太阳已快落西山,夕阳那火红的颜色仿佛也在为我们那悲惨的遭遇而忧伤寞哀。
手中的荷花依旧娇艳动人,而你却不在我的身边,这份相思的痛又有谁能够体会呢?我走在江边幽静的路上,心中倍加思念你,可我们终究不在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难到只是幻想,我只能将心中的哀痛一人默默承受。江水中的一对鸳鸯在欢快的戏水,而你却不在我的身边,我向家中走去,难道我要独自忧伤到终老吗?
这两篇改写文章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还顾望旧乡”的主人公进行了描写,一者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子,“还顾望旧乡”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想起前路漫漫,归期未定,不由悲从中来;而另一者则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子,“还顾望旧乡”的依旧是女子,她回头看看家乡的那条路,曲曲折折的通向远方,情难自禁,难以抑制心中的思念与牵挂,无奈便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这两篇只是一小部分,但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了理解和阐释,也很具有代表性。
新课标提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的改写不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诗歌的内涵,提高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是入情入境,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厚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涉江采芙蓉》的情境改写就是充分注重个性化阅读的体现,也是对古代诗词教学的一次有效的尝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38119.html
相关阅读:旧课重读系列:《动物游戏之谜》可读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