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美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将数学活动变为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审美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一、在思维方法上让学生领略统一美

数学的统一美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协调。在浩瀚如烟的数学之林中,各种对象千差万别,看似毫不相关,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而得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既然分数有这样的基本性质,而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那么比也就同分数一样也应该有它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教学就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概念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从中自然地领略到了数学中的统一美。

二、在表达形式上让学生感受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是指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和表达形式的简洁,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的简单。它既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形态美的重要内容。爱因斯坦指出“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数学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用符号来表示,这种现象能使数学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概括、简明。例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先让学生对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的两道加法算式分别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但所得的和却是相同的。在这两道算式中,一道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而另一道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结合律,这样的运算定律文字叙述冗长,学生记忆困难。

三、在几何图形中让学生发现对称美

对称是指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匀称和对等。对称性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对称美是一种形态美,数学的对称美是侧重于形态的。德国数学家魏尔曾经说过“美与对称性密切相关”。对称,展示整体的和谐与平衡美。在几何图形中,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以及圆等,无不体现出一种均衡流畅的美感。例如,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每一条直径都是对称轴,它在各个方向都是对称的,因此它是最完美的图形。数学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不仅给我们以视觉上的享受,更为我们解题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有助于我们从对称关系上整体把握问题。

四、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奇异美

奇异性是数学美的基本特征。它给人以一种奇特和新颖的感觉,颇有一点“出乎意外”的意味,但它又能引起人们的赞赏与叹服。数学中的奇异美能象波澜起伏的文学作品和珍贵奇异的艺术作品一样扣人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刺激物的变化多端与新奇入胜容易产生兴趣。例如,计算1+2+3+……+99+100的和时,如果按运算的顺序逐步计算,则计算的次数太多,计算的速度太慢,计算的结果易错。而如果我们这样来想: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就等于首尾两个数的和乘自然数的个数再除以2,即: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首数+尾数)×个数÷2,这难道不是一个出乎意外的奇异结论吗?这种奇异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五、在数学活动中感知美、欣赏美。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我们知道,直观性是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它要求主体必须亲身参与和直接感受。任何优秀的作品和美丽的事物,光靠别人的转述或传达都不会产生真正的美感,只有亲身去看,去听,才会感受到震撼心灵的魅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调动再创造的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生活在作品以及实践活动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39493.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关于叠加、叠乘等题型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