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问题
1.物理学史不熟悉
第1题关于物理学家笛卡儿的贡献不熟悉,把D选项当成了错误选项,使本题的得分率不高。
2.建模能力不够强
第6题中线框的局部在磁场中匀速运动,忽略了线框的上边在磁场中也要受到安培力作用,安培力的变化会影响到支持力和摩擦力也发生变化。本题综合性较强,需要两个维度的转换,得分率低。
第9题由于中间铁芯内的磁场分布不清楚,导致不会判断线框中磁通量的变化。其实从切割磁感线运动可以判断线框中一直有感应电流,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反推出线框中的磁通量一定是变化的,不可能一直为零,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第14题中认为绳上的拉力等于物块沿斜面方向重力的分力,其实由于有加速度,在物块加速运动时绳上的拉力小于物体重力沿斜面的分力。
第15题电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考虑了重力、进入磁场的速度用了v0以及画不出运动轨迹的几何关系而无法建立模型,这些都影响到本题的正确求解。
第18题误认为物块B下滑过程中劈A是不动的,B与弹簧碰撞后速度方向改变,没注意矢量的方向性。
3.实验复习不到位
游标卡尺的游标上有20个小格,误当成10个小格来读数;多用电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掌握不好,有效数字的保留不清楚,说明对基本物理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光电门记时与物体运动的对应关系不明确,不清楚用什么方法得到滑块受到的拉力;对电路构成不清楚,忽略了多用电表的内阻,导致电源电动势求解不对,这些都是对实验的原理不理解导致错误的。
4.答题用语不规范
计算题缺少必要的文字说明,不清楚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导致所列表达不准确而使整个过程难得分。
如第14题中金属棒的质量m与物块的质量M混淆,金属棒与导轨间有摩擦被误认为物块与斜面间有摩擦。
第17题中振动速度方向填“上”、“竖直向上”,画光路图不规范,不用尺作图,光线不加箭头。
5、选做内容不清晰
选做模块的第一题涉及的基本知识比较多,多是对书中概念规律的基本理解和基本应用,由于看书不细致,内容掌握不熟练而丢分较多。
复习备考建议
1.记准科学家的贡献
物理学史主要考查在前四本教材中提到的物理学家,记住几个主要人物,如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胡克、牛顿、库仑、奥斯特、法拉第、楞次、安培等,对他们的贡献进行梳理,把人物、现象、方法和结果对应好。多加训练,这类问题是容易得分的,不应该大意。
2.正确建立物理模型
明确物体受力与运动关系是建立正确物理模型的关键。要明确研究对象,进行隔离分析受力,画受力图,确定速度方向,通过合力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就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变化情况了。例如,若合力恒定且与速度同向,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合力恒定且与初速度垂直,就做匀变速曲线运动,也就是类平抛运动。对于电场和磁场,要先理解场的矢量性,会用叠加原理分析电场或磁场的分布,再从电场或磁场对放入其中物体的受力分析入手进行建模。有了正确的物理模型,才能选择合适的物理规律进行列式求解。建模能力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核心,这方面应该多下功夫,注意习题归类,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建模能力会使物理学习变得更轻松。
3.加强对实验的分析
常用物理仪器是高考实验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实际操作,对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是很难掌握的,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等应该平时放在教室中多用一用,熟练了就能掌握构造、作用和读数方法。
对实验的分析要从目的入手,依据学过的相关规律来理解实验原理,只有原理明确了才能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如测动摩擦因数,就要从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入手,寻找测得这两个力的方法,常常会用到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或功能关系等。
4.强化训练规范答题
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表述,包括设定物理量、确定研究对象、描述状态与过程、选择所用物理规律等。
画受力图、运动关系图、电路图、光路图等,要虚实分清,标明箭头,注明相应物理量符号。
计算结果是数值的,若不加特殊说明的应保留2~3位有效数字,注意写清单位,标明矢量方向。结果要用字母表述的注意不要随意代入数值,如位移x=0.5gt2,若把g=10m/s2代入写成x=5t2就是错误的,因为5t2相当于时间平方的5倍,单位是s2,这不是位移的单位。
5.选做内容多读教材
通过练习查缺补漏,把习题内容与选修3-3、3-4、3-5教材内容进行对比,掌握正确的说法,才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如光电产效应中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是线性关系,图线不过原点,不是正比例关系。
本次物理双基试题遵守考试说明,体现能力要求,覆盖学科主干,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注重考查物理思想方法。同学们根据自己答题情况分析得失原因,参考上面的分析和建议,明确复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一定能有效提高物理成绩。
以上内容来自:大连晚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43857.html
相关阅读:高中物理五种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