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给学生多一片愉悦的天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为了落实修订后的数学新教学大纲的精神,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的环境,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体会数学、理解数学,结合初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在实践中,我作了一些尝试,现概括如下:

  一、开讲情趣,讨论引入

  在教学“二次根式”这一课时,学生对概念很陌生,也很难理解,如何导入新课是关键的一步,教学中先设计一幅幻灯片或一个课件,一块长方形绿草地如果AB长为40m,BC长为20m,那么,中间连接相对两角的小路AC长为多少m?先让学生讨论解法,根据勾股定理小结得AC长为问:√2000,问:√2000能不能进一步化简呢?(要求:不准用计算器、也不准查表)。

  进一步再问,如果AB=am,BC=a/2m,又怎样要求AC的长呢?告诉学生,这就是本节课需要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一连串问题学习新课。

  二、开放探索,创设情境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重模仿轻创造、重记忆轻能力,其中削弱和减轻的是使学生长期受益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当务之急。

  如:在讲“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一课时,先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

  (1)由?x?=2的解是x=±2,能否得到由?x?=a的解是x=±a?为什么?

  (2)?x?<2的解集{x?-2<x<2}是怎样得到的?

  (3)?x?>a(a>0)的解集是{x?x>a或x<-a}

  为什么要用“或”连接?能用“且”字吗?两个字分别在何时使用?有何区别?

  (4)例1中,若得到“-5≤500-x≤5”可以吗?解不等式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们通过以上四个问题的回答,加深了对“绝对值概念”、“绝对值的几何意义”、“集合的交集、并集概念”、“不等式的性质”及“解不等式”等方面知识的理解。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对整个课堂的新知,也基本上得以解决。

  三、分层处理,整体感知

  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成就感,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这种心理,努力帮助他们获取成功,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促成进步。

  由于学生能力水平、知识程度的个别差异等因素,致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致。他们往往对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有所期望,并期望在活动中成功;而对于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活动,则反应冷淡,那么,教师如果想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就必须将知识分成难易不等的几个层次,以适应层次不一的学生。

  例如,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有“练习、习题A组、习题B组、习题C组”四种类型,我往往把它们也分成三个层次处理: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46853.html

相关阅读:数学教学中有效评讲试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