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给老师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

  二、联系生活,唤起兴趣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三、手脑并用,促进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质疑问难,引发兴趣

  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一般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出了两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第一题能除尽,第二题不能除尽。当学生计算到第二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您是否把题出错了?”这时,我估计全班学生都已经算到了第二题,并产生了最大困惑,最佳的教学时机已到,我便开始了新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人文评价,保护兴趣

  《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哪怕是一句“你讲得真好”、“你真棒”,都有着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人文评价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崔平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55989.html

相关阅读:中国人数学这么牛,为什么几乎没有发现数学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