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会议中心,再次迎来天文学界“奥运会”。今天(21日),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此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习近平代表胡锦涛主席和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本届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这是1935年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来,中国首次承办联合会大会,大会的召开是国际天文学界的一件盛事,他向与会的世界天文学家和友好人士表示诚挚欢迎。
习近平指出,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对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进步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天文观测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天文科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极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天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对基础科学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现实的和长远的深刻影响。
习近平指出,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对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甚至更早,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建立了天文台,中国至今仍保存着世界上历时最长、最完整的天象记录。90多年前,中国现代天文学开始起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院建成了完整的现代化天文台站运行体系,继建成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之后,目前正在建设五百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空间天文和南极天文等重要前沿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习近平强调,天文学的发展,是全人类认识宇宙的智慧结晶。天文学的发展历程,给予我们不少宝贵而深刻的启示。这主要有:科学技术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动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持续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发展需要不懈探索和长期积累,只有心无旁骛地潜心研究,永不停息探索脚步,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续不懈前进,才能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推动人类进步。
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持续重视和加强包括天文学在内的基础研究,以战略眼光对此进行超前部署,为科学家们的前沿探求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使他们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全社会、全人类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不断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质,激发人们创新创造的无穷动力和蓬勃活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开展广泛务实的国际合作,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粮食安全、人口健康等重大问题,以造福于全人类。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不但打开国门搞建设,也打开国门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自然科学界和工程科学界相继在中国召开了包括国际数学家大会、世界工程师大会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国际学术交流盛会。这极大开阔了中国科技界的国际视野,加深了国际科技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中国和国际科技界的相互交流、借鉴与合作,也为中国科技界对世界科技发展作出贡献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表示相信,本届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必将对增进中国天文学家与各国天文学家的友谊、促进中国与国际天文学界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国天文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必将激励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年轻人,把他们关注的目光投向灿烂星空,激发他们投身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投身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实践。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威廉姆斯致开幕词。威廉姆斯表示,中国近年来在天文学方面迅猛发展,国家加大在天文学领域的投入,一些大型天文学工程实施,也吸引了大批学生进入天文学研究领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愿与中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探索人类共同的宇宙。
开幕式上,美国天文学家查理?本内特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格鲁伯宇宙学奖。这也是国际天文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
此外,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约瑟琳?贝尔?伯奈尔女士和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苏定强分别作主题报告。约瑟琳在读研究生期间,就与人合作利用射电望远镜发现了第一颗脉冲星。她热情洋溢地分享了天文学与文化、当前最先进的望远镜项目及对未来天文学猜想等内容。苏定强院士则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建设的重大天文装置及进展。
本次会议内容涉及天文各分支学科和相关的交叉学科,除全体大会外还将包含8个大型学术讨论会、7个小型联合研讨会、8个特别研讨会,以及4个大型邀请报告,创下历届大会新高。来自全球约3000名天文学家齐聚北京,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国际天文界最重要的学术和工作会议,被称为天文界的奥林匹克。2006年8月在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IAUGA期间,中国北京获得了第28届IAU大会的主办权。(中国科技网讯 记者操秀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59645.html
相关阅读:北半球今冬将迎“千年一遇”低温 中国恐难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