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理解掌握高中的重要实验(4)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6.铁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实验原理:Fe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Fe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Fe、 Fe3+、Fe2+之间的转化关系。

实验(1):探究Fe具有还原性,并实现“Fe→Fe2+ 与Fe→Fe3+”的转化。

实验操作:在三只试管中,分别倒入约5ml的稀硫酸、5ml的硫酸铜溶液、5ml的稀硝酸,各加入少量的铁粉,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内的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盛稀硫酸的试管中,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浅绿色,铁粉不断溶解。盛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蓝色变浅,铁粉不断溶解。盛稀硝酸的试管中,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铁粉不断溶解。说明Fe具有还原性,Fe遇稀硫酸或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遇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有关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H+==Fe2++H2↑; Fe+Cu2+== Fe2++Cu;Fe+4H++NO3-==Fe3++NO↑+2H2O

转化规律:Fe与弱氧化剂(如Cu2+、Ag+、S、I2、非氧化性酸等)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Fe与强氧化剂(如Cl2、F2、Br2、稀HNO3、热浓HNO3、热浓H2SO4等)反应时生成+3价的化合物。

实验(2):探究Fe3+具有氧化性,并实现“Fe3+→Fe2+”的转化。

实验操作:在三只试管中,分别盛有少量FeCl3溶液,然后分别加入少量铁粉、铜片、KI溶液及CCl4,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加入铁粉的试管中,溶液从黄色变为浅绿色,铁粉不断溶解。加入铜片的试管中,溶液从黄色变为蓝绿色,铜片不断溶解。加入KI溶液及CCl4的试管中,溶液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Fe3+具有氧化性,Fe3+遇较强还原剂时,可转化为Fe2+。有关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Fe== 3Fe2+;2Fe3++Cu== 2Fe2++Cu2+;2Fe3++2I-==I2+2Fe2+

转化规律:还原性比亚铁离子强的还原剂都能实现“Fe3+→Fe2+”的转化。如:Zn、Fe、Cu等金属单质;S2-、H2S、SO2、H2SO3、亚硫酸盐、I-、HI等还原剂。+3价铁的固体化合物在高温下与H2、CO、碳、铝等还原剂起反应时,被还原成单质铁。

实验(3):探究Fe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并实现“Fe2+→Fe3+与Fe2+→Fe”的转化。

实验操作: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或双氧水),并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锌片,并振荡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往FeSO4溶液中加氯水(或双氧水),溶液呈血红色。说明Fe2+具有还原性, Fe2+可被强氧化剂氧化成Fe3+。往FeSO4溶液中加锌片,锌片不断溶解,溶液从浅绿色变为无色,有黑色固体生成。说明Fe2+具有氧化性, Fe2+可被强还原剂还原成Fe。有关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2++Cl2==2Cl-+2Fe3+; Fe3++3SCN-==Fe(SCN)3;

2Fe2++H2O2+2H+==2H2O+2Fe3+; Fe2++Zn==Fe+Zn2+

转化规律:氧化性比铁离子强的氧化剂都能实现“Fe2+→Fe3+”的转化,Fe2+在转化中显还原性。如:Cl2、Br2、O2等非金属单质;稀HNO3、浓HNO3、浓H2SO4等氧化性酸;KMnO4、K2Cr2O7、H2O2、Na2O2等其他氧化剂。+2价铁的化合物溶液与Mg、Al、Zn强还原剂或+2价铁的固体化合物在高温下与H2、CO、碳、铝等起反应时,被还原成单质铁,反应中+2价铁的化合物显氧化性。

问题:①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取Fe(OH)2时,为什么滴管可以伸入到液面以下?为什么制备FeSO4溶液要用煮沸过的蒸馏水?为什么要用新煮沸过的NaOH溶液?(均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O2将Fe2+氧化成Fe3+。)

②Fe2+既不能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存在,也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那么在酸性和中性两种情况下,FeSO4溶液被氧气O2氧化的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

(酸性条件下:4Fe2++O2+4H+==4Fe3++2H2O;中性条件下:12Fe2++3O2+6H2O ==8Fe3++4Fe(OH)3↓)

③如何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如何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实验室中如何保存FeSO4溶液?如何鉴别FeCl2溶液与FeCl3溶液?

⑤在FeBr2溶液中分别通入足量Cl2、少量Cl2时,离子方程式如何书写?若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离子方程式又是如何书写?

⑥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金属阳离子是什么?如果反应后有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什么?一定有的金属阳离子是什么?如果反应后剩余的固体只有Cu,则溶液一定没有的离子是什么?一定有的金属阳离子是什么?可能有的金属阳离子是什么?如果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为Fe和Cu,则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什么?一定有的金属阳离子是什么?

⑦在一定条件下,铁分别与O2、H2O(气)反应时,生成物中铁元素是什么价态?

⑧取少量的酸性KMnO4溶液、稀HNO3、Na2O2分装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FeSO4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7.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原理: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强酸或强碱的反应;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的弱碱性;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

实验(1):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

实验操作:各取少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于两试管中,分别滴入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各取饱和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5mL放入两根试管中,分别向其中逐滴慢慢地加入0.05mol/L的稀盐酸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加入盐酸均产生无色气体,碳酸氢钠遇到盐酸放出气体比碳酸钠剧烈得多。饱和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碳酸氢钠溶液就有气体生成,饱和碳酸钠溶液先无现象后生成气体。说明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等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CO2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快,是因为加入盐酸后,HCO3-直接与H+结合生成不稳定的H2CO3分解生成CO2。而碳酸钠溶液中存在大量CO32-,加入盐酸后,CO32-先与H+结合生成HCO3-,再与H+结合才能生成H2CO3,所以放出CO2速度慢。

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

实验(2):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操作: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分别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两支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氢氧化钙等碱反应。

Na2CO3+Ca(OH)2==2NaOH+CaCO3↓;

NaHCO3+Ca(OH)2==NaOH+CaCO3↓+H2O

实验(3):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分别测pH

实验操作:分别测量0.1mol/L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的pH,比较其大小。

实验现象及结论: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的pH均大于7,且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碳酸氢钠溶液的pH。说明碳酸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均可水解呈碱性,且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水解程度。

CO32-+H2O

OH-+HCO3-; HCO3-+H2O

OH-+H2CO3

 

实验(4):碳酸氢钠不稳定性质实验

实验操作:在一干燥的试管里放入碳酸氢钠粉末,约占试管体积的1/6。试管口用带有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并把试管用铁夹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略向下倾斜。导管的一端浸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加热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说明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

2NaHCO3

Na2CO3+CO2↑+H2O

 

问题:①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有几种方法?如果是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又如何鉴别?如果是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不用试剂如何鉴别?

②泡沫灭火器中使用小苏打而不使用苏打,为什么?做面条时,为了防止面粉较长时间储存变酸,加入适量面碱选用苏打而不选用小苏打,为什么?洗涤餐具及实验室里的玻璃仪器时,选用苏打而不选用小苏打,为什么?治疗胃酸过多时,选用小苏打而不选用苏打,为什么?

③向苏打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观察到有晶体析出,为什么?

④如何实现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

⑤如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如何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⑥候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反应生成小苏打,过滤后将小苏打加热分解得到纯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zhong/969755.html

相关阅读:高中化学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