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见大,以“新”取胜。小中见大,是高考作文的特征,为什么是“小中见大”呢?小,是指文章短小,字数不多;大,是话题或作文题本身大。从1999年来,全国高考所用的作文题,无论是地方卷还是全国卷,无论是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是相当开阔的,文体基本都没有什么限制。它允许并鼓励考生以自己擅长的体裁样式、结构样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就为考生搭建了一座相当开阔的舞台——展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舞台。另一方面,考场作文,又是要求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由一个尚显稚嫩的考生完成,大体控制在千字以内的“小文章”。以“小文章”承担“大话题”,就不大适合拉开架势来写作形式呆板的常规文章。它特别适合,也要求考生努力写出构思新巧的作文精品,也就是我想说的“以‘新’取胜”。这种“新”,就高考而言,一般有以下五种表现形式:体裁新。自1999年话题作文横空出世,每年高考,美文佳作异彩纷呈。考生极尽写作之能事,寓言、童话争奇斗艳,记叙、说理比翼齐飞。在体裁方面,需要明确一点:淡化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文体不限不等于自由写作。考生一定要选比较把握的文体写作。就书信体而言,这两年,都有文章写的很好,因为格式问题被扣分的现象。题材新。在每年的高考作文,苏轼、苏武、屈原、司马迁、王昭君、文天祥等历史文化名人高频率出场,近年的新闻人物、春节晚会典型轮番上场,多数学生不能创新。但这里的创新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有的学生认为想象就是进入虚幻世界,创新就是超越现实生活。所以写作要么是网络世界,神妙莫测;要么星球大战,恐怖离奇;要么太空世界,飘渺逍遥。一些优秀的学生,即便是应用了出场频率高的人物的事例,但他所说的,是为更多的人不知道的,又不是生编乱造的,就是很好的创新。立意新,例如反弹琵琶、别拙新意、独辟躁径、见解卓异等; 这里,要注意内容的客观性。反弹琵琶思维,不能混淆了是非界限,一些不良的价值观侵蚀了学生的灵魂。因此要告诉他们,创新不是不分皂白与先前决裂,发展个性不是为所欲为,创新不能超越历史唯物主义。语言新。很多学生认为开头和结尾用上几个句子都不通、用词也不当的所谓的排比句就当成了创新语言,这是一个普遍而有代表性的误区。语言创新不是追求的表面形式,创新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2001年江苏一考生的《赤兔之死》以来掀起一股文言写作热潮,大有复古之势。有些学生也采用文言写作,文白夹杂,词语运用不当,读来令人作呕,似乎白话文就不能表达其充分的情感。语言创新不能邯郸学步,写自己的平时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是很好的创新,更不会趋同与众。结构新。例如复式线索;画龙点睛等。结构方面,最忌采用小标题的方式,800字的作文,小标题就占去了60字,内容还能有多深刻呢?当然,很多作文综合着两种、三种或更多的\'创新\'价值。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开头题记,开头结尾几个排比句,中间小标题,已经表示创新,甚至会成为影响考生得分的因素。
“短”兵相接,以“点”制人。“‘短’兵相接”是高考作文的另一个特点,什么是“‘短’兵相接“呢? “短”在这里有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短,是考生创作的时间短;第二短,是考生写的作文篇幅短、字数有限;第三短,是阅卷老师阅卷的时间短。一篇考场作文只有二到四位读者,每位读者都是匆匆忙忙的、凭感觉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的阅读。面对这种批阅作文的时实际状况,要求考生必须努力创新,努力以新巧样式、精彩语言创新亮点,打动为数极少的读者,从而将作文的命运更有把握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新巧的样式、精彩的语言是最容易被阅读感知的,也只有新巧的样式、精彩的语言才可以显示深刻的思想与丰富的学识。或者说,具有创新价值的作文样式,本身就具有展示深刻思想、丰富内容和美好情感的特征。说得透彻些,我们作文备考的全部努力就应该该集中到一点,为阅卷人在有限的时间里悦目动心而经营亮点!亮点的经营,除上面一节我们提到的创新成分外,你的题目,你的开头,你的结尾,你的扣题句,你的卷面字体,都是需要你认真经营且能够也应该成为亮点的部分。
最后,我还想送给2008年的考生“高考作文四好”来鼓励同学们的学习。审好题,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切记“磨刀不误砍柴工”;选好材,不套用往年优秀作文事例,不滥用名人、名事、社会热点人物和事件;拟好题,题目可以边写边想,突发灵感立马补上,写完文章、交卷之前,都要查看,万不得已就把话题写上;写好字,好字虽然不单独给分,但能让读者赏心悦目,甚至有印象大幅度提升的可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zzw/17189.html
相关阅读:先声夺人22招高考开头 让文章增添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