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等级”要求考生“有个性特征”,为达到这一要求,要注意:
一是要独具慧眼,在立意上求新,即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言他人所未言,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福建一考生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臣》是一篇激情飞扬的为曹操“平反”之作,众人眼中的“白脸*臣”,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位才华盖世,无人能比的“治世能臣”,用什么方法为他昭雪呢?引人入胜。湖南一考生的《给孟母的一封信》寓言于谐,用反讽的方法揭示了触目惊心的家庭教育问题,虚拟“一个未来的母亲”站在世俗的角度,对孟母教导的种种行为给予“反驳”,读来让人发笑,但这笑绝不是轻松的笑,而是“含泪的笑”,它启示着我们不能仅仅去为了一点暂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孩子的关爱。家庭教育,从学习孟母开始。文章揭示了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些弊端。
二是要独辟蹊径,在文章的结构和表达上求新,比如以全新的形式组合全篇,以晓畅、鲜活的语言表达思想。福建一考生的《忠与义的交织——走近宋江》。好像一篇评书,对人物分析准确、独到。篇末又再次引用宋江的人生信条“生死至交一碗酒……”寄予了自己对人物的期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江留给后人无尽的深思。福建一考生的《春天的觉醒》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将我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回了宋代,以故事的形式表面上记叙了一次战胜懈怠的春天之旅,实则写了苏轼由苦闷到觉醒,由寄情山水找回自我,摆脱枷锁的心情飞跃。这里的春天可谓一语双关。
三可写出学生生活的“鲜味”来。当今中学生的志向、情趣、习惯、语言色彩、生活节奏,有不少是很“新潮”的,甚至是“另类”的。不要怕触及这些东西。不要把多彩多姿的当代学生生活“净化”掉。不要把年轻人的洒脱劲儿舍弃掉。只要机智地加以审视,灵活地进行张扬,就会有出乎意外的审美效果。如江苏一考生的《水的成长》,本文通过“水,就像孩子”和“山,就像父母”的比喻,予以了话题极富生活化的鲜活,而亲情、血缘关系的自然生发、联想,又使得话题思辨思想有了生命化色彩。全文以明快、活泼的语言,既完整地记叙了在父母关爱、呵护下儿女成长的过程,又极其形象地点出溪流渐渐汇入大海,有了“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的题意。
四要注意书写标点规范。“书写规范”不是指字体优美,而是指不写错别字和潦草字,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试卷中字形端正清楚很重要,书写时最好是笔尖不粗不细,颜色不深不浅,字体不大不小,全篇的字只要一笔一画写清楚即可。错别字也不可小看,虽然扣分有限,但多了会影响全篇。因此,拿不准的字尽量避开,书写时要小心谨慎。“标点正确”是指标点的使用要正确,合乎其表意功能,使语言更符合语法和修辞的习惯,因此标点的使用不能错、不能滥,不能少,尤其禁止一逗到底的现象发生。要做到这两点,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至关重要,工整清晰美观的卷面会令阅卷老师爽心悦目,将使你的大大升值,助你高考取胜,反之,潦草脏乱的卷面会影响你的成绩。尤其是部分省份采用网上阅卷更应注意卷面整洁。
例文1:
相信自己
安徽一考生
如果我是空中孤独飞舞的水珠,我不会听信尘埃善意的劝言,附于飘渺的云端,与同伴们散落大地,我会毫无保留地蒸腾自己,来吸收阳光折射出七彩的虹,因为我崇尚走自己的路,因为我相信自己。
如果我是河边柔柔轻垂的柳絮,我不会听从大树真诚的良言。安分无为地低头,供人亵玩。我要随风飘逸,尽展娇姿,在柳树放弃我的那一刹那,我也绝不叹息,让我的美丽永远凝固在粼波里!因为我崇尚走自己的路,因为我相信自己。
如果我是天际闪烁的一颗明星,我不会听取皎月严肃的告诫,悬在漆黑而空明的原野上,俯视人间。我会竭尽全力地放纵自己,让圣洁的光辉罩在周身,一瞬掠过,划破长天。因为我崇尚走自己的路,因为我相信自己。
如果我是一片枯萎的僵僵老叶,我不会在意雄杆傲慢地怒吼,萧瑟地与风齐碎。我要固立枝头在雨中飘摇,我要证明,我的志气,比天还高。因为我崇尚走自己的路,因为我相信自己。
如果我是瀚海中微渺的小鱼,我不会采纳亲友的哭诉,终老于只见绚阳的浅滩。我会不顾一切,疯狂曳尾,冲向昏暗无边的深深渊底,让水压迫透我的身体,让一丝殷红弥漫在黑暗的世界里。因为我崇尚走自己的路,因为我相信自己。
如果我是西天如血的残阳……
如果我是凉晨草尖的清露……
“如果我是一现绚烂的火花……
我一直相信自己有着不平凡的平凡。
我一直相信自己在平凡中已不平凡。
不论我是什么,我都知道自己能顶着压力,勇往直前。因为我相信自己。
不论别人投来什么样的目光,我都会在开拓的道路中找到真理,因为我相信自己。
不论一生多么的短暂,都要在哪怕一刹那的绽放后再凋零。因为我们一直坚持——相信自己。
送给所有迷惘的人们一句话——相信自己!
【亮点透视】
这篇文章无疑是富有个性化的。本文从“相信自己”这个角度立意,写出了“不论别人投来什么样的目光,我都会在开拓的道路中找到真理,因为我相信自己”这一内涵。语言典雅,情感诚挚,内容充实,读来令人品味无限,满口余香。
例文2: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雄
福建一考生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
世人口中的“*雄”,戏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
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临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的,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刻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亮点透视】
本文是一篇激情飞扬的为曹操“平反”之作,众人眼中的“白脸*臣”,在作者笔下却成了一位才华盖世,无人能比的“治世能臣”,用什么方法为他昭雪呢?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与孙权、刘备、诸葛亮等历史能人一比高低,角度独特,表现出曹公确有不凡的才能。作者对当时汉家王朝的情势也分析的淋漓尽致,显示出作者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末段一句话,却道出了对曹操推崇之极。
例文3:
忠与义的交织
——走近宋江
福建一考生
“山东及时雨,孝义黑三郎”,“仗义疏财,忠肝义胆”,“梁山呼保义,郓城宋公明”,这一切的声音,都在共同呼喊着一个名字——宋江。一个父兄眼中“孝字为先”的孝子,一个朝廷眼中“水泊草寇”的顽劣之徒,一个由“忠”和“义”交织而成的历史碑文。
施耐庵笔下的宋江是《水浒》中矛盾的中心,在报效朝廷和建设梁山中,在尽孝道和上梁山中,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之间的选择。
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生死至交一碗酒”是他的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这一切,都树立了他在一百零八将中的地位,位列天罡,执掌地煞,何等的荣耀;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何等的畅快;劫富济贫,攻城掠地,何等的威风。
但这恰恰是施耐庵为宋江吹响挽歌的空响,宋江毕竟还是一个郓城小吏,在他的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忠贞报国的志向。“敢笑黄巢不丈夫”是宋江留在望江楼的诗,看似轻视朝廷,实为他因报国无门而空自叹息。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然而他却忘了,在腐朽的赵宋王朝里,哪有他一个郓城小吏的生存空间。可悲呀,可叹!可怜梁山一百零八将盛极一时,最后却落得死散凋零。
纵然面对这些,宋江在忠与义之中放下了曾经紧握的刀枪,在忠与义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对于宋朝的毒酒,他一饮而尽,想以死“表明忠义”,更令人惋叹的是,为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让他服毒酒随他而去。留下的只有“茫茫乾坤方圆几何,成大任,重大义,男儿本色……”的悲歌。
宋江在施耐庵的笔下完成了他的使命,他在忠与义的交织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只能淹没在宋王朝的浪花之中,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选择了一条看似美丽却永无出头之日的道路。他走了,或许他依然会笑对朝廷,依然毫无怨恨,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尽的感慨。
如果可以重来,我愿看到那个真正“笑黄巢”的宋江,那个水泊里“替天行道”的宋江。听,他又唱起了那首歌,在芦苇水道中飘得很远,很远:“生死至交一碗酒……”
【亮点透视】
读罢此文,深深叹服小作者对宋江矛盾性格的准确把握。文章或引用,或论述,无不联系《水浒》所刻画的“忠与义”的性格,宋江既有“急人之所急”的“仁义”的一面,又在骨子里有忠君的志向。对人物分析准确、独到。篇末又再次引用宋江的人生信条“生死至交一碗酒……”寄予了自己对人物的期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江留给后人无尽的深思。
例文4:
春天的觉醒
福建一考生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题记
料峭春风吹拂柳枝,我和妻牵着驴儿来到了生命中的一个驿站——黄州。太守知道我是一个官降三级的落魄文人,也懒得来迎接我,只把我和妻安排在了一个残落的院子里。“呵呵!”我摇摇头对妻说,“就把它叫做定慧院吧。”
京城里的大人们到底没有忘了报复我这个狂傲的小子。大概是因为在大殿上把李定大人的文才比得一败涂地吧,大概是和皇上出猎时和舒大人比咏赋惹得舒大人他满脸溅沫吧。于是,我的诗句中的一个“狎”字成了讽刺皇上兴修水利的罪证。“哈哈哈!”我兀自大笑起来,恶狠狠地把书桌上的狼毫统统折断。“呼……”一阵寒风吹得桌上的文卷满屋乱飞。“我斗不过你们。”我痛苦地喊道。大风吹开了小屋的门,屋外站着的,是泪流满面的妻。……
“岁月如同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晃一年过去了。一年来,我悉心经营着院后一块小小的菜地。日子虽然慵懒,倒也风平浪静,毫无波澜。每当妻捧着文房四宝向我走时,我总是避而不见,尽管心在隐隐作痛。……终于有一天,鲁直兄和佛印兄来看我了:“黄州地界上有一座好山,何不去攀登一下?”“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何乐而不为呢?”我从锄头间抬起头来,愉快地答应。
于是,我、妻、佛印兄、鲁直兄在山脚下出发了。山路崎岖蜿蜒,荆棘遍地。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在山腰时忽然春雷滚滚,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我懈怠了,没有力气再登顶了。鲁直兄回过头来,吟道:“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说罢,朝山头冲去。我的心猛地下绽开,文思如泉涌般冲来,我对道:“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我奋力加快了步伐,劈荆而行。……
终于登上了山顶,我们四人手挽着手,俯视着山脚。我对着对面的山头大喊:“我是苏东坡!”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已经摆脱了荆棘的枷锁。
【亮点透视】
作者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将我们的思绪一下子拉回了宋代,以故事的形式表面上记叙了一次战胜懈怠的春天之旅,实则写了苏轼由苦闷到觉醒,由寄情山水找回自我,摆脱枷锁的心情飞跃。这里的春天可谓一语双关。
例文5:
两把钥匙一扇门
海南一考生
天似镜,风如纱,竹涛阵阵,流水综综(淙淙)。正是个好日子,李白与阮籍同到神的脚下寻找快乐幸福之门。
神睁大眼睛看这两个人:李白,腰挂酒葫芦,身着白青纱,胯下小毛驴,顶上飘飘发,不时用手抚一下那长长的山羊须;阮籍,坐在只眼老牛的破车上,酒瓶东倒西歪,头发凌乱如草,衣服上半只扣子也没有,用一支树枝挂住,潦倒非常。
神引他们进了一个房间,各给他们一只破耳壶,壶中装有半壶酒。阮籍摇一摇又往壶里看一眼,叹气道:“神怕是偏心这西域浪子,我只有半壶酒罢,他却有一壶吧!”李白笑了笑:“神看来是对我们很好呢,我有大半壶仙酒,喝,味道一定美极了!”
神饶有兴趣地看了两人一阵子,微微一笑,把他们带到一个分*路口,让他们各自走去。
李白的路不好走。棘刺丛生漫路,泥淖的山石路让小毛驴弄伤了脚,他从驴身上落到了泥水中,青白衫顿时一片黄一片黑,鸟儿从树丛中惊飞。他哈哈一笑:“这回酒可醒了,可以好好走路,再说,六只脚总比四只跑得快。”他又呷了一口酒。走了不久却碰到断崖,无路可走了。他吟了一句:“无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小毛驴,你可不必受我压迫了,有缘再会”!说罢动手往山下攀爬。
阮籍也不如意。正当他看着那半壶仙酒叹气时,一只猴子抢走了他用来遮风挡雨的破帽子,他想抢回来,却打翻了大多半的酒,人也倒在路旁,棘刺刮破了皮肉,鲜血直流。他又叹:“唉!天不助我呀!”爬上车走未几刻,断崖在眼前出现了。他顿时悲从中来,忆起伤心往事,哭天抢地地喊了起来:“叫我如何是好,如何是好……”眼前一黑,他晕倒在车上。
李白历遍艰辛,终于爬到了山下,眼前是一片从未见过的美好境地;金色的树枝,宝石的果子,银白的叶片,云雾缭绕,花影丛丛,神正笑着对阮籍说些什么,他跑了过去。
神于是宣判他们寻找的结果。点了点他们的酒壶,一阵红光闪过,两人手中多了一把钥匙,一把刻着“悲观”,另一把刻着“乐观”,李白成功地打开了门,而阮籍,无语叹息。
神笑着说:“乐观就是劈(披)荆斩刺的一把刀,悲欢则是阻道的石。你们也看到了各自的结果,乐观,则幸福快乐,悲观,则无所事成。”
顿时,两人心中,风清气爽,豁然开朗。
【亮点透视】
本文虚拟了李白、阮籍两位才子探索的经历,形象地揭示出由于思维方式的迥异而导致结局的天壤之别,巧妙切合了题意。
文中并未出现思维方式等字眼,却可感到考生的写作意图十分鲜明,文章表现出考生较强的想象力。全文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水到渠成。
例文6:
给孟母的一封信
湖南一考生
敬爱的孟母:
我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位母亲,有个调皮不争气的儿子,前两天我儿子的班主任把我叫了去,让我好好管教一下他,省得他又闯祸!我一问怎么了。你猜,那小子他说啥?他居然说他要成为像您儿子孟轲那样有学识有品德、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的人---天哪,怪不得班主任要我好好教训一下他!像您儿子那样刚直又有点愚蠢的人能在当今这个花花世界中生存下来吗?孟母啊,孟母!你可害苦了我,你干吗要把你儿子教成那样?真是误人子弟。
首先,你就不该“孟母三迁”。大姐,你可知道二十一世纪房价有多高?搬得三次家,那还不破产?我家又一穷二白的。告诉你,周围环境不好就不好,小孩子家干嘛要为他操这么多心!像我家,对门一家全是“筑长城”的能手;左边一家干的是算命骗钱的营生;右边一家搞的是制假售假的行当......这环境虽够不上高雅,但足够让咱儿子学得一身的本事--拍马屁,抽老千,坑蒙拐骗......这世上谁要不会这两手本事还真难立足!可你呢?居然从一个商人家旁搬走!拜托!要是你儿子孟子学会那商人的两面三刀和口是心非,他早就飞黄腾达了。哪像现在这样饿得面黄肌瘦还要整日满口“舍生取义”,酸不酸啊!
其次,就算搬家,你也不能搬到一群书呆子旁边。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你这么做,不是存心要儿子就成个废物吗?像咱老姐,神机妙算,算准她儿子会当官,就搬到了市高干楼旁的一间房子里,整日要盘算着如何拐个千金小姐,让她儿子攀龙附凤。他朝一日升迁,岂不快哉?如今这年头,*裙带关系上去的多,哪管你是不是满腹经纶,哪管你是什么“亚圣”。
再次,你好死不死干嘛要剪断你的机杼?那可是好不容才织成的绵缎--好大的一笔钱!干吗为了要教育你那逃课的儿子而毁掉,多浪费啊!如今的小孩他想上学,他父母还心疼不让去呢!早早下海,干些致富的营生,不比当一个处处碰壁的大学者要强得多?其实你的儿子本来挺聪明,知道爱惜自己要逃课,你居然用断丝这么卑鄙的手段把他往火坑里推,我都不忍心呀。
总之,你呀,你就是个笨蛋母亲,把儿子教成个大鸿儒却不能发财升官。哼,我一定不要我儿子这么不成器!我要他成为新世纪的英才!
一个未来的母亲
某年某月某日
【亮点透视】
文章寓言于谐,用反讽的方法揭示了触目惊心的家庭教育问题,虚拟“一个未来的母亲”站在世俗的角度,对孟母教导的重重行为给予“反驳”,读来让人发笑,但这笑绝不是轻松的笑,而是“含泪的笑”,它启示着我们不能仅仅去为了一点暂时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孩子的关爱。家庭教育,从学习孟母开始。
例文7:
水的成长
江苏一考生
水,就像孩子,他们成长着,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
山,就像父母,虽然他们在一天天的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沉稳,让人能依*,父母像大山,父母永远是父母。
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两滴……凝结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一天天地长大。
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而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花,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鸟甚至人类的生命。所以他们沉重,他们不能陪着河流去玩耍。
渐渐的河流明白了,他们不再像从前那么顽皮了,他们涌起河水,静静地舔着大山的脚底,好让大山站麻了的双脚放松放松。
儿女也明白了,他们端着一盆温热的水,放在刚下班回家的父母脚边,为他们脱下鞋,用水温润着父母的双脚,用手感受他们趾间的粗糙。
河流越来越宽大,望着沉重的大山,它想它应该为大山分担些沉重,所以它载起了航船。山望着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见孩子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后那种微笑。
渐渐的河流来到了平原,它与大山渐行渐远,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记忆里大山依旧清晰。此时的河流已经能负起很重的大轮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着。
终于,河流来到了入海口,曾经雀跃灵动的它,汇入了深沉的大海,学着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此时百万吨级的轮船载着货物载着旅人在它广阔的洋面上行驶着。
【亮点透视】
本文通过“水,就像孩子”和“山,就像父母”的比喻,予以了话题极富生活化的鲜活,而亲情、血缘关系的自然生发、联想,又使得话题思辨思想有了生命化色彩。作者构思十分精巧、生动。全文以明快、活泼的语言,既完整地记叙了在父母关爱、呵护下儿女成长的过程,又极其形象地点出溪流渐渐汇入大海,有了“大山的沉稳,海水水色深蓝”的题意。文章清新自然,思路明晰,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例文8:
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东一考生
自从伊拉克被美英联军占领以后,全世界都很震惊,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士也不闲着,频频召开座谈会。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谊就坐不住了,十分激动又十分自信地说:“秦亡之根本,陈涉造反也。孰不知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
“太傅此言差矣。”下首的杜牧胸有成竹地说,“吾读遍史诗,得到秦亡的原因。岂不闻秦爱纷奢,然士人亦念其家,而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于是建阿房,修皇陵,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怨。才导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吾之观比您深思数层,服否?”
“慢来!”未等不服气的贾谊答语,文学大师苏洵厉声喝住,然后拍着胸脯说,“公之言也未必就对。六国破灭之时,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此有人说:不赂者以赂者丧。故曰:弊在赂秦。由此观之,秦在五国并存之时就懂得如何行贿、收贿。到秦统一宇内,平定八方以后,有赵高这等行贿高手,又有李斯这等收贿的高官,秦能至万世么?几千年以后的凡人陈希同,王宝森,王怀忠诸子,不也因为‘贿赂’二字而败吗?所以我认为‘贿赂’是秦灭之因。”
“非也,非也。”魏征轻轻摇着头说:“吾坚信,秦亡之因是因始皇未得吾鉴太宗十思疏。若始皇得此疏,必不会受小人蒙蔽,则会选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秦国上下必会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孝其忠,则天下就可垂拱而治,又岂能亡乎!呜呼!秦亡,因无治世能臣也。”(他很自信地说)
亚圣孟子问:“公乘过时间机器乎?”魏征一愕,“没有”。孟子于是微闭双目,成竹在胸地说:“吾乘时间机器到秦帝国游了一回,看见狗豕贪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秦贵族视之竟说,非我也,岁也。呜呼,秦国方统—四海,平定八方,未固根本。暴政施行,天皆怨,才至于亡,勿施仁政之国必灭也……”
“子勿多言!”西楚霸王项羽怒目而立,“‘胜者王,败者寇’,自然之理也,何来这么多言论。”
诸公混乱,怨怒,场面混乱。
“静一静!静一静!”孔子发言了,“诸公岂不闻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据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只站在一个位置看问题,因此,对问题认识得不够全面,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好了,会议到此为止,下回再议,望诸公都有所提高。散会!”
【亮点透视】
作者别出心裁,巧用讨论会的形式将古代名士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关于秦帝国的灭亡,贾谊、杜牧、苏询、魏征、孟子、项羽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己个性,小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所学的文章,顺手拈来,涉笔成趣,篇末水到渠成借用孔子的总结,紧扣文题,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题引用诗句,令人耳目一新。
例文9:
单纯
陕西一考生
我常这样认为:如果我们看问题时单纯些,我们会更快乐。
雨天借伞
雨,大雨。我撑着伞在路旁等车。车来了,一位妇女抱着小孩子挤下了车,没带伞,竭力用手护着小孩的头。我几乎没有考虑就把伞递了过去,她先是诧异,但接过了伞:“明天,在这儿,我还你伞。”我应一声“好的”,忙挤上了车。想到她母子免受了雨淋之苦,我很快乐。
第二天,那妇女没来,我想,她大概有急事走不开。
朋友知道此事,不无嘲笑地说:“怎么样,伞没了吧,她把你骗了。”
我回答:“我只知道她真的很需要一把伞,你体会过帮助别人的快乐吗?”
给乞丐钱
某日与朋友上街,见路边一老年乞丐,衣着破烂,神情哀伤,十分可怜。我想,他一定需要帮助,摸一摸衣兜,没有零钱,于是掏出一张五元的纸币,放在他面前的破碗中。老年乞丐抬头望着我,浑浊的双眼露出感激之意。朋友见状,指着我的鼻子责备:“你傻呀,你不知道现在很多人装乞丐骗钱吗?你还给那么多,你想过没有,他可能比你有钱!”
我笑了笑:“我只知道这个老年乞丐很需要帮助。你看见他的眼神了吗?能看到受苦乞丐的感激,你不快乐吗?”
邀陌生人到家
一日,在一家音响店,我看见了自己喜爱的CD,只剩了最后一张,伸手拿下它的刹那,另一手也伸了过来,随即又缩了回去。看得出,他也很喜欢这张CD,因为他的表情很沮丧。付了钱,我走向他:“去我家一起听,好吗?”那人一脸狐疑,半天没有说话。但也许是看出了我的善意和诚意,便随我到了我家。进门后,母亲极为吃惊,我没多说什么,便放开了音乐。很美的旋律萦绕在我和他周围,找到知音的快乐充溢在我心中。
事后,母亲忧虑地说:“万一那人是……”
“事实并非如此,对吧!”我说,“有朋来家,不亦乐乎!”
我们的思维方式总习惯把世界看得很复杂,把人看得很复杂,其实,改变一下我们的思维方式,像孩子一样单纯地去看世界,我们会快乐许多,幸福许多!
【亮点透视】
小作者巧用自己经历的三件小事,向我们展示一个哲理:于人为善,单纯些,你会很快乐。也许经历了很多欺骗,也许经历了很多曲折,我们就把世界看得很复杂,其实换一种思维形式,单纯也很美!寓理于事,紧扣文题。
例文10:
桃花源祭
——不听智者之言的悲剧
江西一考生
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后,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在金钱的诱惑下,渔人忘记了当初智者告诉他的“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训诫,竟把线索卖给了出价最高的电视台,做一次导游,再去一次桃花源。
又是沿溪行,依旧忽逢桃花林,仍然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又到了桃花源头,又看到了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数朝的遗民。桃源人看到他们的来到,颇为不悦,但本着来者是客的古风,设酒杀鸡作食。记者们享用着酒食,一边拍奇闻趣事,桃源访谈很快拍完了。
一拍完,就拿到外国去放,老外大叫good,将当年的“金蛤蟆奖”颁给了他们。
消息很快传回来,传到一直找不到下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太守耳中,太守立马兴奋起来,决定部署以开发桃花源为龙头的经济战略。
首先贷款10亿元,建直达桃源的高速公路,再贷款5亿元拓宽水渠,为满足游客的需求,建一栋60层的星级宾馆。不仅如此,还请陶渊明写一篇《新桃花源记》,拉明星当形象大使,到处唱“我爱桃花源,就像老鼠爱大米……”于是,一些好玩贪玩会玩的主儿如苍蝇一般涌来。自从飞机场修起来后,桃花所剩无几,并且没有一枝开了花。
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桃源人无师自通地搞起了市场经济,一些古玩、古董成了商品,甚至包括猪、牛、羊等都被抢购一空。
各路官人自不会放过这处风景名胜,就在各自显眼的地方建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自此,桃源一片钢筋水泥丛林,没有了一些绿色。
以后到桃花源的游客对钢筋水泥玻璃幕墙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大都生活在都市,对此变化甚为不满。于是人们不再来桃花源了,在桃花源发了财的客商们也弃之而去,桃花源就像被啃过的骨头一样无人问津。
经此一劫,桃花源人都指责曾经到过的渔人,本来还有良田耕种,而今生计都成了问题。
不过经专家考察和严密估算,认为游客扔下的大量易拉罐可以维持桃花源人三代的生计,对此,桃花源人大可放心,不必为生计问题犯愁。
【亮点透视】
这是一篇新桃花源记(“祭”“记”的谐音就灵气十足),全凭想象写出,但切合环保主题,对自然名胜的过度开发这一现象提出了合理的批评。作者巧妙地借用《桃花源记》原文中的某些素材,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虽不无夸张之语,但总体上是符合逻辑的。结尾出人意料,表现了考生的机智。和上篇相仿,本文也以口语化和幽默讽刺的笔法新人耳目。不过它还有一个特点:将古今中外的事物巧妙地嫁接起来,产生了某种“荒诞”的效果。从外国的“金蛤蟆奖”到“老鼠爱大米”的港台流行语,古代的陶渊明与现代明星同台献艺,中国的太守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世外桃源建起了星级宾馆,武陵渔人当起了今日的导游……。有的句子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如修了飞机场后,桃花源里的桃树“没有一枝开了花”。
例文11:
渠清如许
河南一考生
你曾极度自信,我引以为荣的华夏文化!
你的一袭长衫,历经千载风尘,坚守着“谦谦君子”的信念,履行着“非礼勿动”的公约,终落得“礼仪之邦”的声誉!然而有一天,鲁迅以尖刻的语调讲述了一幕闹剧:电车里,几个儒生谦和有礼,为一个空位揖首相让。开车时,这些依旧站立的“君子”在谦让中摔倒。鲁迅的指责,刺入千百年不曾治愈的沉疴!
你的一纸锦绣,唱出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缠绵,吟出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悲凄,终熏陶出精通音律,擅长书画的后主,断送了一国江山。直到有一天,苏轼以“大江东去”扑面而来,洗涤了词曲中酸涩的腐朽,开辟了雄浑豪迈的新天地。这才是华夏摄人心魄的大气。
你的精美八股,沿袭数朝淘出精英无数,他们满腹经纶,妙笔生花。面对前来朝拜的洋人,他们以“异类”相待;面对精良的炮舰,他们不屑一顾。终于有一天,喷火的枪器击落了他们的花翎,这才生出“洋务救国”的念头。近代的耻辱,在无上的自信里拉开帷幕。
你近乎固执地坚持,近乎盲目的雍蔽使你在近代落伍,所以,你广开言路,以海纳百川的大度接纳着各式外来文化——
你粗暴地推倒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屋,粗大的柱子里露出鲜红的檀木。一位老人颓然蹲下,用手抚摸着花纹精致的砖瓦,用哽咽的语调讲述着关于老屋的故事,和历史一样绵长,和画檐一样精美的故事。你的勇气,是否来自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城市规划图?
你坚决地将发黄的古籍投入烈火,似乎要焚烧掉这百年的耻辱。你取下黑山白水的丹青,换成印刷考究的广告;你合上沉重的史书,转而品玩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所以,孩子们不知“孔融让梨”的典故,愈加骄纵,愈加顽劣。你的取舍,是否源于一张有着“现代化”标题的参考说明?
你仍然错了。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种文化若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必得吐故纳新;一种文化若要延绵不绝,更需要坚守自己。
过分相信自你使你腐朽,盲目追随他人使你迷失。渠清如许,我深爱的华夏文化,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你能否清澈如许流淌依旧呢?
【亮点透视】
文章别出心裁以与华夏文化对话的方式来评说远源流长的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从“礼仪之邦”的盛誉到“君子让座”的沉疴,从“晓风残月”的悲凄到“大江东去”的豪迈;从视洋人为异类到接纳各种文化;从推倒历史老屋到绘制“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图”;从焚烧“发黄的古籍”到宣扬“现代化标题的参考说明”,华夏文化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思路清晰,顺序井然。文尾引用朱熹的话照应题目,切中话题,对华夏文化的忧思合情合理,统篇文章构思奇特,很有吸引力。
例文12:
历史天空下的两滴泪
河南一考生
越王勾践与秦始皇在子虚酒楼对饮起来,酒至兴处,二人谈起了身为君王的感慨。
“我真后悔啊!”秦始皇红着脸先开了口,说完端起一杯酒,猛地灌下。
“想你秦始皇灭六国,平天下,使天下人人臣服,国郡朝拜,成就如此之业,还有何悔?”勾践轻呷一口酒,不解地问道。
“唉!我后悔当初太过于相信自己,而没有听取臣下的意见。”秦始皇一脸悔恨地说。
“想当年,天下初定之时,我自以为功过三皇,德盖五帝,只有我才是天地间最高的统领者,任何人只能供我驱使。于是我驱逐他们修筑万里长城,驱赶他们去修筑阿房宫,强逼他们替我征战,强逼他们为我进贡。这时就有大臣对我说:‘方今天下初定,应爱惜民力,以民为重,如此方可保江山永固。’我不但没听他的意见,还以为他触犯了君威而杀了他。”
“唉,后来果然民怨四起,起义不断。我拼打、营造的江山顷刻间土崩瓦解。而这些都是我一时的自以为是造成的,叫我怎能不有所悔,有所恨?”
秦始皇说完,又猛地端起一杯酒,狠狠地一饮而尽。他的眼角已滴出了一滴泪。
“如此说来,那我勾践可就应满心欢喜了。”勾践接过话说起来。
“想我越国,乃是江南一小邦,本就人财匮乏,自被吴国打败后更是国力不济。初败之时我也曾想合全国之力与吴国一拼,以雪耻辱。这时有大臣劝告我,让我审时度势,不可意气用事,他还建议我要礼贤下士,广积粮物,操练军队,以图东山再起。我听取了他的正确建议,卧薪尝胆十载,终于一战打败吴国,雪了我心头之恨,更成就了我春秋霸业。”
“想我以如此弱小之势而成就如此之业,比起秦兄来我不应满心欢喜吗?啊,幸亏我当时听取了臣下的忠劝。”勾践说完,竟也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他的眼角也流出了一滴泪。
不一会儿,两人都沉沉地醉去,这一醉就不知是多少个千年。
历史的天空下只留下两滴泪:一滴折射着因自以为是而空留悔恨的光芒,一滴折射着因善听正确的意见而满心欢喜的光芒。
【亮点透视】
文章以神话故事的形式使两个功名赫赫的历史伟人秦始皇、越王勾践坐在了一起,饮酒畅谈。通过主人公自己的语言讲述功过是非,深刻、细致地说明了“刚愎自用”的危害性和“广开言路”的可取之处。两种做法,两种结局,“无意中”完全切合了话题,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又多了几分含蓄,末段画龙点睛又一次印证了话题。两滴含义迥异的两滴泪不仅折射出历史验证过的哲理,也折射出了作者不同俗的构思。
例文13:
包容
北京一考生
苍鹰搏狼,狼食麋鹿,麋鹿逐草,草也无过。似乎,这就是人自身的缩影,对于群体中的“异己”,总是惊恐地把他生吞活剥,直到他变成不名一文的废物,才稍稍减轻了惊惧。
是吗?
是,也不是。
人们的确很难包容“另类”,可是历史却以一种凌驾于其上的姿态吞吐万物,容得人间帝胄,也容下落魄乞儿。
曾经,人们希望从宗教的光环中获得灵魂的救赎。然而,中世纪昏暗的烛火却引燃了人性深处的蒙昧、嗜血和狂热,一切的智慧和理性的堤坝被仇恨的洪水冲得丝毫不剩,当伽利略在“鲜花广场”上浴火,当塞尔维特在加尔文的“恩赐”下绞死,智慧与理性似乎再也难以容身于欧洲,欧洲疯狂了,疯狂得包容不下文明的火种。然而,有一些人隐藏在人群中,当历史翻过了那一页,他们站了出来,棱角分明地站在那里,沉默的伊拉斯谟也终有一天和他的“愚人”一起潮弄那个疯狂的时代,历史无言,却包容下文明与理性的火种,默默看着一个时代的疯狂烧尽,然后聆听荒芜的土地上来自各方的声音。在赤红色的狂热之后,开创了斑斓的新纪元。
曾经,有一个潦倒的“疯子”在布尔乔亚艺术家们的嘲讽中离开了人世,这个名叫凡高的人曾经那么努力地拥抱世界,而世界却只回敬他针芒,他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红色葡萄园》,而且他亲爱的弟弟提奥怕他伤心而偷偷买下的。当《向日葵》中的热情褪去,当《自画像》中的激情湮灭,天才的凡高终于绝望了,那个时代容不下他,那个时代容不下天才,然而在他死后的几百年后,人们终于发现了那位昔日天才不可逼视的光芒,当一幅《没有胡须的凡高》以7150万美元的天价拍卖成交时,克里斯蒂拍卖行里掌声雷动。沉睡在巴黎郊外的凡高啊,你可听到那为你而兴起的感叹?你可看到历史以其宽广包容下那个高傲的你,孤僻的你,潦倒的你,天才的你?
人们的刻薄有时会将一些人、一些声音埋葬,而当岁月流逝,这些被埋葬的灵魂却挣扎着爬出废墟,带着满身的伤痕,踩碎过去,踽踽独行,历史一直俯瞰着这一切,包容着一切伤口与屈辱,包容着一切的昔日与今天,在最终的天平上,记下公正与数字。
仰望苍天,苍鹰、狼、麋鹿、草,其实,一直生活在同一片天地,包容于,同一段历史。
【亮点透视】
文贵个性。特别在考试的同题中,写出与众不同、不落俗套、彰显个性魅力的文章,无疑是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终南捷径。其实,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足球、电脑、文学、绘画、舞蹈------。用自己擅长门类的材料去阐明主题,岂不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本文作者就用宗教事例和画家梵高的故事来说理,新颖独到,魅力无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zzw/21682.html
相关阅读:愚人节的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