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形主义学派概说

编辑: 右脑记忆方法 关键词: 九型人格综合学习 来源: 网络

  一、  代表人 :
  1. Gestalt 格式塔,部份的总和不等于整体。
  2. 代表人物是F. Pals(培尔斯 1893-1970),1952成立完形机构,强调统整观念、未竟事业。
  二、  评论 :
  (一)优点 : 运用相当活泼,唤起无助案主的希望。
  (二)缺点 : 忽略思考及人格特质。
  前言及代表人物:
  完形治疗法是由十九世纪流行的存在主义与完形心理学导出的一派心理治疗法。存在主义注重人如何去经验(Experience)自己当前的存在,而完形心理学讨论人如何去“知觉(Awareness)“本身目前的存在,并认为“行为仍有组织的、统整的整体,而非特殊分离的部份“。完形治疗的始祖皮尔斯(Frederick S. Perls,1893-1970)取其精义以为:“有机体是一整体,具有统整的功能,身体、心理及心灵是同时存在的。 “并兼采各种心理理论。
  完行至疗法为存在治疗的一种形式,强调人人皆须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肩负起自我成长的责任。它的基本假设是:人人都可有效地处理生活上的问题,谘商员(Therapist) ,只是协助当事人增进其自我知觉,自我感受(Feeling)与自我体验(Experience)现在的情况。
  此外,完形治疗法并从二分法来说明个体的知觉;健康的人其经验必能形成一有意义的整体,而不适应或失常的行为仍是心理历程中极端(Polarization)现象的表现,要解决该问题,需将极端或不和谐因素加以揭露,再经由面对是时与自我开放的过程,达到改变个人行为的目的。
  波尔斯于一八九三年八月八日生于柏林一中低阶层的犹太家庭。波尔斯早年在德国开始其生涯,于一九一六年得到了精神病学方面的医学学位(M.D.),同年加入德军。战后于一九二九年在法兰克福(Frankfurt)的古德斯坦脑伤士兵机构与古德斯坦(Kurt Goldstein)一起工作,在这里他开始认识把人视为整体而非各个发挥功能的部份的总和之重要,此外他在一九二一年得到Friedrich Wilhelm大学的硕士学位,后来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先后在Berlin、Frankfurt和 Vienna等地接受心理分析训练,因此仍从事心理分析工作。一九三五年移民南非,并在南非成立非精神分析研究所,一直到一九四六年他来到美国,同时设立了私人诊所开始执业。
  波尔斯定居美国后,于一九五二年在纽约创设完形治疗机构,随后也载克利夫兰(Gleveland)及哥伦比亚成立完形治疗机构,推广完形治疗的理论。晚年则致力于将完形治疗的原理应用到教育方面,并与Carl Rogers、Abrabam Maslow致力于人文心理学方面的发展,其治疗的主要技巧仍是促使当事人去处理其心理与生理行为相互矛盾的部份,因此也使得他毁誉参半,而其著名的完形格言“你做你的事,我做我的事“,也正反映了六○年代到七○年代的美国大众文化,波尔斯亦成为当时个人成长运动的化身,而于一九七○年三月十四日逝世,享年七十六岁。
  学理:
  人生观(View of human nature):
  完形治疗对于人性的看法是基于存在哲学与现象学,特别强调知觉的扩展(Expanding Awareness)、责任的担负 (Accepting Personal Responsibility),及全人的统整 (Unify of the Person)等观念。该派认为人人皆有能力如一统整全人般地生活,且肩负自己的责任。其对人性的看法,可概括为如下几个要点:
  人是一整体的组织,由许多互相关联的部份组成,如:思想、感觉、知觉、情绪等,其中任何一部份皆无法独立于整体之外而获得了解,换言之,强调人的统整性。
  人本身属于其周遭环境的一部份,离却环境则无法了解。
  人的本性是非善非恶的,导之向善,则善;导之向恶,则恶。
  反对决定论、宿命论。心理分析论者以为人的人格智力等奠基于早期生活,决定于婴幼儿期,然完形论者认为只要能促进其自我知觉, “改变“不是不可能的。
  人是主动的行为者而非被动的反应者。完形论主张谘商员立于协助立场来帮助当事人,接受了刺激,当事人应自行决定反应的形式,而不单是机械反应。
  人具有潜能和自我知觉的能力。一般而言,普通人最多仅能发挥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的潜能,但若在统整的情况下,则能发挥更多的潜能,且仅有在统整的状态下,人才能自困扰中解脱。
  人经由自觉(Self-awareness)来选择反应的形式,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故完形论强调“自我知觉“及“责任担负“。
  人所能经验的只有“现在“,对于过去和未来只能借著回忆和期望,在现在经验到。
  现在观(The now):
  完形治疗是一植基于现象学与存在思想的心理治疗学派,由波尔斯与其夫人Laura在一九四○年代创立,后来由许多学者发展而成的。在其创设过程中,主要受到五种传统的影响:心理分析、 Reich的性格分析(character analysis)、存在哲学、完形心理学及东方宗教等方面。其理论架构,基本上乃是现象学与存在思想的组合,因此完形治疗的基本方法也是现象的和对话式的,著重在此时此地经验的澄清及自我察觉能力的提升,而察觉乃是一种经验,是和自己存在的接触,因此波尔斯认为此时此刻=经验=察觉=真实,对此时此刻的察觉亦即是完形治疗的最重要方法与目标,大部分完形治疗的技术都是为增进个人的察觉能力而设。
  在完行至疗法中有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别略述如下:
  此时此地:Perls认为逝者已矣,来者未可知,唯有“现在“才是最真确、最重要。谘商员须经由与当事人的谈话中来引导当事人去经验 “现在“,引发当事人对现在的知觉;谘商员不问“为什么“(Why?)而问“如何“(How?)和“是什么“(What?),然完形治疗学者并非对过去完全不感兴趣,“过去“ 若显著地影响到个人现在的情况时,谘商员须将“过去“ 引发到现在,使其再度发生,由当事人直接面对“过去“、经验“过去“,而经验的方式有许多种,待“治疗技巧“ 的地方再详以说明。
  未完成的工作(Unfinished Business): 未完成的工作系指未经表达,但却明显地堡留在记忆中的感觉,诸如:愤怒、悲伤、罪恶感、怨恨、焦虑、痛苦等;这些感觉并未被完全地知觉和经验,但一旦介入当事人现在的生活时,会阻碍当事人与外界的沟通和接触,这些未完成的工作会持续存在著,直到当事人把它处理掉。如未完成工作累积过多,当事人会发生偏差或失常的行为,如心神不宁,强迫性行为,过分拘泥,压抑了人的能力和自我摧残,而不能对“现在“有充分的意识。但也因为未完成工作之存在,促使个人努力设法去完成它。
  人际关系的联合: 完形论主张协助当事人时,不用刻意去搜集过去的资料,若遇有使当事人现在痛苦的“过去“,则主张联合各有关系的人重行演出,使过去重现,让当事人在对话或扮演中重新自觉。
  用在完形治疗中之完形心理学概念:
  . 人有追求封锁完整的倾向。
  . 人依当前的需要组成完形。
  . 人的行为是整体性的,整体大于部份的总和。
  . 人的行为要从其生活整体的内涵去了解。
  . 人透过形与景(figure/ground)的原则,来经验其所处的世界。
  自我调节: 所有的生物皆会自动地补充其所需之不足,也会排除所需之过量,有机体无时不致力于调节内在的平衡,即homeostasis。
  自我察觉: 完形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个体与其环境无法分离,个体可视为是一个“环境中的自我“,亦即要个体行为有效,他必须对自己与周遭环境有充分的自我察觉(self-awareness)。其目的,在于协助当事人能提高其自我察觉能力,并与环境做良好的接触,以经验其内在的冲突,统整其人格的分歧与对立,处理僵局(impass),进而完成未完成的事,使当事人能从对环境支持的依赖而内向寻求自我支持,以达人格的成熟与负责的态度。
  谘商技巧:
  在这里我们先探讨治疗的目标,在探讨其过程,而其包括谘商员的角色与功能、当事人的经验,及治疗目标和其过程的关系。
  治疗目标: 完行治疗法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目标:
  激发当事人由外在环境的支持进入自我的支持,即由人助而自助:Perls以为治疗的目标在“使当事人发现自我的能力,不再依赖他人,而且这种自我能力远超过自己所想象的。“这可以说是完形治疗最基本的目标。
  帮助当事人过更充实、更完美的生活: Perls相信一般人仅发挥其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的潜能,这观念和 “存在---人文学派“学者马斯洛(Maslow)的看法事相一致的。马氏认为 “我们有固定的生活型态,我们一再扮演相同的角色,很少去求创新和突破。 “言下之意,人极少动脑筋去寻求改变,求创新。而潜能更进一层地发挥,可使我们生活态度日新,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
  自我知觉的获得:自我知觉是人格改变的工具。人有了自觉能力,才能面对与接受为自己所否定的部份,并真实地经验存在,使未完成工作重现,藉完形治疗方法加以处理。
  协助当事人达成个人的人格统整:个人人格的统整与成熟,是一永无休止的历程。当事人由于自我印象的影响,造成了人格分裂,无法尽己之才、满足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即自我实现。一健全人格的主要特质在能自我调适含自我约束。完形治疗的目标即在撇除自我印象的影响,提高当事人自觉能力,协调本身内、外在中两极化的知觉,使未完成的工作不再干扰现在,而达到人格统整的最大目的。
  帮助个人找到自我中心:皮尔斯认为我们生活在一社会中,故我们的人格式敏感而激动的。“若我们能找到自我中心,就不再感到不适应。 “况且每个人都愿消除病态,为追求心理健康而奋斗。
  治疗过程:
  完形治疗的四个阶段:
  建立关系:谘商员和当事人的关系是决定治疗成败的重要关键,因此在这一阶段应注意下列几个事项,以促进建立良好的关系:
  . 提供舒适的环境、轻松的气氛。
  . 对话时采用通俗的语句,避免拐弯抹角及过分含蓄。
  . 谘商员直接和当事人接触,不必以心理测验为媒介,期能充分了解当事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使当事人先做身体检查,以却信有心因性的生理反应。
  当事人呈现问题:当事人事前来求助的,因此,通常会围绕困扰的问题打转。此类问题的特征是:具有两极性,一为牺牲者,一为压迫者,而当事人常自认处于牺牲者的地位。
  谘商员确认问题:当问题呈现时,谘商员要能分辨出问题症结所在,特别是在当事人“声东击西“时,问题的确认更是攸关谘商成效,因此,谘商员在做判断时,该依据以下两个原则:
  . 从一般性集中到特殊性。
  . 由过去或未来集中到当前状态。
  谘商员处理问题:谘商员使用各种谘商方法,将当事人对立的元素呈现其前,使其由自觉、欣赏、接受,渐而将其融合统整于人格中。
  谘商员的角色及功能:Perls认为治疗者所扮演的角色,即是提供者和协助者;提供一种谘商气氛,使当事人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需要,学习完全使用自觉能力,和体验自我成长;并协助当事人提高对现在的自我意识能力,而促进当事人意识能力最好的工具是谘商原本身。
  当作当事人的反光镜。
  谘商员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注意当事人的身体语言:当事人非语言的表现,提供谘商员丰富的讯息。
  当事人在治疗中的经验:在谘商过程中,当事人的首要责任是学习自主---自己决定治疗的目标,若当事人对于谘商目标表示不知或感到困惑,或求助于谘商员时,谘商员即可与当事人一起探讨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并要求当事人在往后的谘商中自行决定目标,及支配时间。
  谘商员和当事人的关系:完形治疗学派重视谘商员与当事人间、个人对个人的关系。
  当事人是完形治疗过程中的重点,完形治疗中的一些技巧与游戏,可充当工具,帮助当事人提高自觉能力及解决经验内在的冲突。而Lewitsky和Perls提供了几种玩形治疗的技巧和游戏:
  幻想法:此法可依实际情况需要,由下列四种方式中择一、二进行:
  . 由当事人想象自己是某一对象。
  . 让当事人想象自己是与本身有冲突的人,这也就是一种角色扮演。
  . 让当事人想象自己的部份(如患小儿麻痹的脚)为自己,使自己面对为自己所否定的部份,换言之,即面对问题、面对困扰。
  . 引导当事人进入使其困扰的情境。
  对话游戏:当当事人困于人格冲突时,谘商员可指导他担任双重角色---相对的双重角色,并进行二者间的谈话。而其游戏亦有三种方式可以进行:
  空椅法(empty chair):
  . 将与当事人产生冲突的对象置于椅子上。
  . 使当事人与该对象对话,且将各种情绪表露出来。
  . 由当事人扮演“冲突中的自我“一角。
  . 谘商员询问当事人对“现在“的感受。
  双椅法:
  这种方法可适用于内在和外在冲突的解决。其做法如下:置两张椅子,一张代表反对自己的一方,另一张代表赞成自己的力量,当事人扮演这两种冲突的势力,如此来回反复地扮演,终能知觉到孰重孰轻?孰是孰非?而调适了冲突。
  三椅法:
  其原理为,因人的欲望无法表露,或不知如何表露,如能将欲望表出,困扰和问题自然消除。而其应用为,安排三张椅子,其一代表事实表露,其二代表欲望表露,其三表示同理心,这三种不断地交互呈现,可培养当事人适当地向他人表露自己的需求的能力。
  巡回游戏(Marking the rounds):
  将一则一般性的叙述稍作修改,使内容与当事人平日不敢提而又重要的叙述相近似,然后由当事人一一对团体中每一成员讲出,藉此让当事人去经验新的行为和尝试自我开放。
  “我负责“游戏(The exercise of “ I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
  这一方法能扩大当事人自我知觉的范围,并帮助当事人去认识且接受自己的感觉。所以,当当事人将其感受讲出来之后,谘商员要要求当事人加上一句: “我为自己刚刚说的话负责“。
  “我有个秘密“游戏(“ I have a secret“):
  此法可用来消除罪恶感和羞耻感等难以对人启口的问题,是想象法的一种。谘商员要求当事人想一件自己引以为耻,引以为惧的秘密,然后试想将此秘密对团体成员表白后,成员可能的反应。
  扮演投射的自我(Playing the projection):
  当事人将自己的特质投射于某乙,并扮演某乙一角,例如:某甲老爱批评某乙,就由某甲来扮演某乙---被他批评的角色,并体会其被批评的滋味。
  相反游戏(The reversal game):
  大部分的人将自己的内在的冲突做相反的行为表现,所以我们要当事人做出有违平常习惯的行为,让当事人发现被自己隐藏、否定的部份,渐由接触、欣赏而接受,进而将它统整于人格中。例如:让一位行为独断的女人表现温柔友善的样子。
  预演游戏(The rehearsal):
  此目的在于强化当事人的信心。使当事人不断地复诵或多次预演,可增强其自信心。例如:预演一个求职的会谈。
  夸张游戏(The exaggeration game):
  这个方法是要当事人清楚地知觉自己肢体语言发出来的讯息。要求当事人夸大其动作,并问该动作所代表的含意,使当事人能对自己的非语言行为反省思索。
  停留在这个感觉里(Staying with the feeling):
  若当事人有不愉快的感觉或情绪而想逃避时,谘商员会要求他停留在这感觉里,并鼓励面对其感觉和深入体会,逐渐地会对这感觉适然。
  重历梦境法(The dream work):
  梦代表为完成、未被同化的情境,是我们现今存在的浓缩反映图,如果梦中的内容能获得了解与同化,问题与困扰即可迎刃而解。谘商员将不解释或分析梦的内容,只要当事人透过扮演,重历依次梦境。
  研讨会(workshop):
  此方法常用于团体谘商。谘商员集合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经由研讨,促进参与者的知觉能力及人际关系。
  评论:
  .优点:
  鼓励直接接触和表达感受,不强调将问题抽象化、理性化。
  强调此时此地,但对于过去影响目前的部份也不忽视,且将过去未完成的工作以“重现法“呈现出来。
  重视当事人由身体语言及非语言行为所发出来的讯息。
  强调当事人的主动性。
  透过完形治疗的各种技巧及方法,提高当事人的知觉能力,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完形治疗是一种主动、积极而直接的治疗取向。
  强调人类行为的整体性,因此谘商的最大目标在于达到人格的统整。
  特别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存在,因此主张人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且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缺点:
  过于强调经验,忽视认知的重要性。
  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当事人将自己的感觉概念化。
  只强调对自我负责,忽视了培养对他人负责的态度。
  完形治疗本身无坚强的理论基础。
  完行至疗法对于民族性含蓄、保守的中国人,显然要窒碍难行了。
  当谘商员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一味重视技巧而忽视人的存在。
  完形治疗的技巧会使当事人感觉自己像傻瓜一样,而产生消极的反应。


本文网址:http://www.jiyifa.net/jiuxingrenge/xuexi/3711.html

相关阅读:九型人格各型的基本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