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胜潮:1973年生于武汉,1992年~1996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同年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工作,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2006年起,连续多次担任温家宝总理“两会”答记者问的现场翻译。
昨日上午,总理身边的翻译费胜潮回到母校武汉大学,并被武大聘为兼职教授。36岁的费胜潮西装革履,举手投足和善可亲。“着装打扮已成习惯,甚至拿什么包都要考虑”。
应湖北省外侨办青年翻译联谊会邀请,现任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处长的费胜潮在武汉大学做了题为“翻译技巧和外交知识”的讲座,并透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一直崇拜周恩来,喜欢外交
1996年,费胜潮凭着出色的口语,赢得外交部在鄂招聘官的好感,顺利通过考试。当年7月1日,费怀揣实习证来到外交部,拎着行李就往外交部大门闯,结果被执勤武警拦下,“不能进!”
“最终还是从侧门进了外交部。”费胜潮回忆, 一同报到的共有11个人,进去后睡的是高低床,还不如学校的住宿条件。“有些失落,也不知道自己干什么”。
第二天,11人都被安排进翻译室实习,一位老同志搬来一台9英寸的小电视,让他们看美国的CNN,不一会儿这位老同志又过来问,你们记下来了吗?结果大家都懵了。
费透露,大学毕业后他其实有两种选择,一是到北京;二是到南方从事翻译工作。之所以选择去北京,因为一直崇拜周恩来,从小就有搞外交的想法。
》》》三个月的“魔鬼训练”
费胜潮说,虽然当时进入翻译室实习的是11人,但当时进入外交部实习的总共有200人。他和这些人一起走进为期三个月的“魔鬼训练营”。
“训练营主要是练记忆,通过高强度练习来掌握记忆方法。”他介绍,抓住了一段话的头尾和脉络,丢掉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
每天上午看新闻;下午看专题新闻,熟悉题材、外交词汇等等;每周一次小考,排在后两位的都要公示出来,“扛不住就走人”。 集训结束后费胜潮才得知:每年像自己这样被招进外交部的名校尖子生有200多人,通过半年的“魔鬼训练”及层层考试,最终只有4~6人能进入翻译室英文处。
在外交部,第一次做翻译是做的同声传译,三个人一组,因为紧张和辛苦,每20分钟就需要轮换。结果费胜潮那次没有被换下来,领导称“你还可以继续干”。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当电视机前的观众欣赏温总理的飞扬文采时,台下有人为费胜潮捏了一把汗:别说是同声传译,就是私下翻译也得琢磨好几天啊!但每当温总理话音刚落,费胜潮准确流畅的英文翻译声就已经从话筒传出。
如何练就这身功夫?费胜潮坦言,古诗词的翻译是最难的,这主要靠平时积累,如暂无对应说法,则可视情况现场直译或意译。
由于现任国家领导人大多有极强的工科背景,熟悉工业领域,提问非常专业,而外交部翻译们又多为纯语言或者文科出身,所以每次接到任务后,费胜潮总要提前几天展开准备工作。
有一次,他得知温总理可能会参观某光纤厂,便立即上网查看那家企业的概况,并且将所有专业词汇牢记于心。尽管苦下工夫,费胜潮在翻译时还是遇到了“拦路虎”——不知道一个新出现的词怎么翻译。情急之下,他只好询问身边的陪同人员,了解清楚后才根据意思翻译出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jiyi/jiyizhixun/18484.html
相关阅读:乾隆皇帝是个超强记忆力天才
科学家首次解答人脑如何存储和恢复陈旧记忆
拍照可能会影响人的记忆力
老人提高记忆力的几种方法
大脑最爱5种滋补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