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国古代选拔神童 记忆力超群占优势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记忆资讯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中国古人把那些幼而敏慧,才赋优异,“有特禀异质,迥越伦萃,岐嶷兆于襁褓,颖悟发于龆龄”(《册府元龟·总录部·幼敏》)的儿童同一般儿童区别开来,把他们称之谓神童,有时也称为圣童、奇童。

  孟子认为:“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先民在无法理解一些现象时,确实往往喜欢将其归结为“神“的力量。有关神童的最早记载其实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如黄帝、颛、顼、禹、蒲衣子等,最早的神童与神灵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是神化的儿童,具有率领子民和自然进行抗争的能力,到汉代和唐代,关于神童的划分标准却渐渐明确起来。在现代,有专门培养神童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那么古代又是怎样选拔和培养神童的呢?
中国古代主要通过童子科来选拔神童,童子科萌芽于汉代,但尚未形成正式的科举考试制度,选拔方式以荐举为主。《文献通考》卷三十五《选举考》记载:“汉法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而且,儿童一旦被举为童子郎,即可为官,成绩优异的还可任尚书、御史等官职,“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能得为史”(《文献通考·选举考·童科》)。这是汉初萧何在他起草的吏律中曾提议的。

  到唐代,童子科在科举考试制度中被正式设置,儿童参加童子科考试被称为“应神童举”。唐代的童子科有一个不断完备的过程,在唐朝的两百多年间,时兴时废,开始于唐太宗、高宗年间(公元627年—655年),但“广德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敕。孝弟力田科。其每岁贡宜停。童子每岁贡者亦停。童子仍限十岁以下者。至大历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敕。童子举人。取十岁以下者。习一经兼论语孝经。每卷诵文十科全通者。与出身。仍每年冬本贯申送礼部。同明经举人例考试讫闻奏。至十年五月二十五日敕。童子科宜停。开成三年十二月敕。诸道应荐万言童子等。朝廷设科取士。门目至多。有官者合诣吏曹。未仕者即归礼部。文词学艺。各尽其长。此外更或延引。则为冗长。起今以后。不得更有闻荐。俾由正路。禁绝幸门。虽有是命。而以童子为荐者。比比有之。”

  到了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五月,礼部侍郎杨绾发现童子科有使幼儿凭其小聪明而获官的可能,他奏请罢废了童子科。“停童子岁贡”是为了防止有些儿童依仗小聪明而升官,“恐成侥幸之路”。

  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又重新设科,下诏要每年都要考选年龄在十岁以下,通一经兼《论语》、《孝经》者申送礼部,同明经、举人等一同考试,但不再授官,只给任职资格。到文宗开成二年,皇帝下诏各道,禁止滥荐童子,“冀绝倖门”,但“虽是有命,而以童为荐者,比比有之”。到宣宗大中十年,对荐送童子又做了详尽的规定,为了保证童子科的质量,申饬诸道“荐送童子,并须实年十一、十二以下,仍须精熟一经,问皆全通,兼自能书写者”。

  在汉代和唐代选拔神童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汉代的神童是尚德型的,由于儒家思想在汉代正式取得了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仁义忠孝的道德标准在当时被确立起来,“孝悌”成为“以孝治天下”的汉代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惠帝表彰“孝悌”,吕后“举孝授官”,文帝“置《孝经》博士”等。孝父母、悌兄长自然也就成了当时人们衡量神童的重要标准。将孝敬父母而延及到兄弟。《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悌”,“孝佛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也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离娄上》)

  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之所以在汉代时广为流传,也跟“孝悌”有着较大的因素。“孝悌”在汉代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但到了唐代,选拔神童的标准又发生了变化,由汉代的尚德型转变成了尚文型,更注重的文学的具体产物了,只要儿童在文学与记忆方面有突出才能,便可比较容易地被冠以“神童”之誉,《新唐书》载:“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 《孝经》、《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通七,予出身。”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的唐代诗人杨炯(左图),幼时即聪明博学,善属文,显庆四年(659)举神童。唐朝选拔神童的标准对后世亦有着一定的影响。后来的不少儿童因在记忆上有着超人的才能而被人称道和赞扬,如金太宗时,东平童子刘天骥,七岁,能通《诗》、《书》、《易》、《礼》、《春秋左传》、《语》、《孟》的事,就为人们津津乐道。唐代的这种推崇倾向经过唐、宋、元、明等朝代童子科的一再强化,即使到清朝时童子科已消亡,人们仍受其影响,对唐朝尚文型神童的推崇热情未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jiyi/jiyizhixun/21890.html

相关阅读:大脑最爱5种滋补食物
老人提高记忆力的几种方法
乾隆皇帝是个超强记忆力天才
科学家首次解答人脑如何存储和恢复陈旧记忆
拍照可能会影响人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