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我天生记忆力差。
许多人认为:“记忆如同人一生下来,头脑有好有坏一样,记忆力的好坏也是天生的。”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记忆力的好坏绝对不是天生的。
我们常听人说:“我的记性真差”、“我对数字真是无可奈何,朋友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仅有一面之缘的朋友的名字和长相,我老是记不住”等等。可是,对于数字的记忆力不好,并不就表示记忆力真的不好;无法记住朋友的名字,也不见得是记忆力低的象征。人一生下来,对于数字、文章、名字等需要直接去记忆的东西,在能力上就有着不同的差异。对于其中的一项特别强,并不就表示所有的项目都很强;相反的,对于其中的一项特别弱,也并不表示所有的项目都很弱。
这种差异可以靠着训练来改善。记忆是最重要的,就是抱着能够记忆的自信与决心。若是没有这种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将会受到抑制;脑细胞的活动一旦受到抑制,记忆力便会迟钝。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心理学上得到证明。在心理学上,将这种情形称为“抑制效果”。一般的反应过程是:没有自信,脑细胞的活动受到抑制,无法记忆,更缺乏自信,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改善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恢复自信,使它演变成为良性循环,这就是增强记忆方法的首要条件。不过,若是只有自信而不去努力的话,还是无法使记忆力变好的。曾为口吃苦恼,后来却成为希腊大雄辩家的狄摩西尼斯,也是由于有充分的自信,加上超过别人数倍的努力,才有了日后的辉煌成就。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表明:无论谁都可以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心理学家乌德斯华十分强调自信的重要性。他说,凡记忆力强的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记忆力充满信心。古恩西也说过,记忆力这部机器越是开动得多就越有力量,只要你信赖它,它就有能耐。
误区二:学得越多记得越多。
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几乎一致认为,要提高记忆的效率,反复练习(包括自我测验)是很重要的。但是已经把要记忆的内容记住了之后,是否还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呢?
过多的学习在心理学上称作“过度学习”。科学家进行的许多实验已经说明,过度学习对于记忆痕迹的固定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一项心理学的实验,十二个名词以每两秒钟的间隔分别表示,大约反复五次以后就能全部记住,但四天之后再进行测验时却一个也想不起来;可是当学习次数加倍,反复超过五次之后,就能多想出三到四个。所以,在准备考试时,即使已经熟记,也不能说考试时没有问题,即使已相当熟练也要反复练习。否则,很有可能对那些自认为胸有成竹的答案,却一个也想不出来的。
但过度学习也有一个优点,就是不但能熟记书上所写的,而且能理清文章脉络,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自己记忆中的印象也加深了。
虽然过度学习能固定记忆,但是过度学习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的机械性表现,这种反复,往往会使想法和视野变得十分褊狭,对于记忆力的提升也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误区三:忘记的比记忆的多。
我们常常听同学说自己刚记的东西就忘记了,对于这种高遗忘率总是很头疼。其实,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整个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识记”、“保持”、“再现”。“再现”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遗忘”、“再认”和“再现”三种情况。
而所谓“遗忘”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内容慢慢地淡薄了,最后一直淡薄到无论怎么暗示都想不起来的程度。那遗忘的程度与时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豪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他提出了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因此,在记忆的时候,既要讲究方法,也要谨记以上记忆的误区,只有这样,你才能记得好,记得准,记的快。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jiyishu/244255.html
相关阅读:记忆的起源与发展
人脑记忆力是怎么形成的
记忆的特征
拉动你的阿莉阿尼线
协同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