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和筛选精读

逍遥学能  2010-03-02 14:56

曾经有位文学少年问过我:“你用在读书和写作上的时间,比例是怎样的?”我答道:“7:3。”我觉得,输入必须大于输出。一个人读书对于扩大他的知识面,提高他的写作能力是切切相关的。我们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到一些别人的写作方法以及巧妙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也能从书中的人物、故事受到启迪和引起联想。

我们为提高写作能力的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掌握了解各方面的知识。读书,不能“偏食”。我们的写作,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比如,我曾经写过一本以太空为背景的太空探险童话书,就是因为从小对天文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的缘故。这种对太空的神秘感,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依然爱好天文,更是对外星人,天外不明飞行物等“太空秘密”,怀有浓厚的兴趣。我现在仍是每期《飞碟探险》的必读者。

应该看到,丰富多彩的影视屏幕和神奇的网络世界,正在“侵占”着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时间。我们已经从过去的“读文时代”进入了“读图时代”。因此,如何学会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更合理地阅读,变得愈加的重要了。

阅读一般分为浏览与精读。一般讲一本书拿到手,你可以在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大体内容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读。那么,有没有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呢?快速阅读法在国外已有研究。速阅法的关键是在眼停(瞳孔不运动时)的瞬间,能感知到较多的词汇量。你在浏览时,可尽量扩大视觉的距离,把逐字认读的习惯,改变为逐句看读,通行看读,进而达到多行扫视、整页扫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目十行”,视线在字里行间快速扫描。

通过快速阅读的练习,你能很快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比如,你在阅读以上的那句“那么,有没有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呢?”只要抓住“有没有--快速阅读--”两个关键词语,就理解这个句子的基本意思了。在阅读中对于无关宏旨的疑难处,可暂时放过。关键词语是文章中信息量最多、蕴含核心意义的词语或句子。它通常是文中重要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体现文章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关键的句子,则往往在文章的开头段落或结尾段落内。在浏览中,你是否可以留意起联接作用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例如、又如、再如”,以及“同样地”、“此外”、“再者”、“而且”、“何况”、“换言之”、“简而言之”、“具体地说”、“众所周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等。

速阅法对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很适合于只需进行浏览略读的书籍。速阅是仅仅使用眼睛和大脑两种器官的默读,务必做到不用手指、不动嘴唇、不出声、不心诵,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为了掌握一本书的大体内容。一本书拿到手,我一般先是看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阅读编者的话和关于作者的说明;然后,浏览目录,阅读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最后,以跳读的方式大体翻阅全书,并注意出现在章节始末的小标题。这样,自己就能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读。有时为了寻找某些资料,筛选出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也得运用快速阅读法。这种阅读,要把自己想了解的信息牢记在心中,尽快移动眼睛扫描阅读,并注意运用标题、缩行、不同字体的标示等,以帮助自己搜寻所需的资料。

经过一般的浏览阅读后,如果你觉得有价值再读一遍,你可以再精读全书,或有选择地精读其中的部分章节。精读,近年来国外流行一种“SQ3R”读书法。“SQ3R”是英语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个词的词首缩写(S,Q和三个R)。译成汉语是“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我们精读一本书,可按这五个步骤进行。国内也有学者提出,精读须做到“三个了解”(了解背景、了解作家、了解作品),“四个必须”(必须看原著、必须看仔细、必须动脑想、必须用手记)。

作家茹志鹃曾经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了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读,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可成的。”她所说的“煮书”就是精读,熟读,一直读到心领神会,恍然有得,从而获得更深层次上的记忆和理解。辞书出版社曾经为少年读者编辑出版过一套《熟读丛书》,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精读的过程是一种积累。熟得生巧,积累多了,妙处也就显露出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509422@qq.net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精读与略读
下一篇:快速阅读应和精读、细读相结合

逍遥学能在线培训课程推荐

【快速阅读和筛选精读】相关文章
【快速阅读和筛选精读】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