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工具软件的不断推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国内,关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应用的探索日益活跃,网上关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专题讨论区也日益增多。这一切都充分表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工具,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研究和应用之中。
但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应用日益广泛的同时,另一个矛盾也凸显出来:“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同一个概念还是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是什么?我们应该加以区分还是应该等同对待?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二、 当前对“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几种观点
当前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两个概念的认识不是很统一,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一) 等同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相同的概念,“思维导图”是“概念图”的别称。黎教授认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图示方法都是‘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称呼直接说明这是引导人们思维的图,把这种图示方法的意义挑明了,我认为这个说法也很好。”持这种观点的人群比较大,可见于众多网上讨论区、blog 以及一些交流会中。
(二) 不同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起源、应用和形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是不同的概念,虽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仍然需要加以区分。如果不能清楚的认识到两者的差异,将很大程度上歪曲概念图以及思维导图的原意,影响其最大功能的发挥。
(三) 无需区分的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不同的概念,有类似之处,也有区别所在。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在使用它们的时候,采用何种名称并不重要,因此不需要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虽然“概念图”来源于英文的“Concept Map”,“思维导图”来源于英文的“Mind Map”,但引入中国后,不妨都称之为“概念图”。
持这种观点的人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研究“概念图”,冠以“思维导图”的头衔;另一类是研究“思维导图”,冠以“概念图”头衔;三是将二者紧密结合,但却忽略二者差异。
三、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类似之处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被广泛使用说明了它们巨大的潜在价值,被很多人混用也表明了它们的类似之处。
首先,概念图和思维导图都是一种图示表示法。都是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图形,从而帮助人们理清思路,促进理解,激发灵感。
其次,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短时记忆容量非常有限,仅为7±2 个组块。这样一来,人的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概念图将概念和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命题网络,思维导图将概念分层,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知识的组块,在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增大了可供加工的信息量。
实际上,与“概念图”类似的概念远远不止“思维导图”一个,还有很多其他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与“概念图”(Novak)、“思维导图”(Buzan)相比,都有较大的相似度,但也都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四、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不同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有着较大的不同,认清它们之间的不同更有利于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取舍,从而让其更高效的为学习和工作服务。
(一) 历史渊源的不同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 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1]。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教学。这也是奥苏贝尔整个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则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这两个条件是:(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已有的内容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因此,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从安排教学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两个方面:(1)要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2)要注意渐进性。
这样一来,就需要一种工具,能够表示知识体系中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固有的联系 思维导图教程,还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概念以及相互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学习者内在的认知结构和知识本身的结构体系之间的差别,决定是通过同化或是顺应达成一致,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概念图正是符合奥苏贝尔这一理论的最佳工具。,概念图非常强调概念、关系、连接词、层次以及交叉连接的使用。在这一点上,Novak 本人又提出了基于概念图成分的评分方案,概念图成为一种评价工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思维导图最初是20 世纪60 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
托尼·巴赞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草拟和笔记的办法成效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可以不断增多回报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思维导图。尽管思维导图的初始目的只是为了改进笔记方法,它的作用和威力还是在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不断显现了出来,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
思维导图,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表示的内容包容度高,离中心节点远的包容度低,更趋向于具体。
(二) 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J.D. Novak)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三) 对知识的表示能力的不同
从知识表示的能力看,概念图能够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架构的掌握,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可以通过概念图直观快速的把握一个概念体系。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学习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维的脉络,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
(四) 创作方法的不同
从创作方法上看,思维导图往往是从一个主要概念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图,一个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节点;而概念图则是先罗列所有概念,然后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一幅概念图中可以有多个主要概念。
(五) 表现形式的不同
根据Novak 的定义,概念图表示的命题网络,包含节点以及节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命题),因此概念图在表现形式上是网状结构的。另外,由于概念图要求将最具包容力的概念图置于图的顶层,而具体的实例置于底层,因此概念图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
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
(六) 应用领域的不同
从应用领域看,现在思维导图的软件往往是在企业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其目的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从教学角度看,思维导图主要在记笔记、准备报告以及论文写作中得到应用。
概念图从开始到现在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最初是作为评价的工具,后来得到推广,成为教和学的策略。从最新的研究可以看到,概念图作为教学评价工具,随着评价设计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其信度和效度正逐步进入心理测量学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另外,概念图作为课堂教学的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概念体系整理、网络课程导航的研究也广泛可见。
五、 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概念的新界定
(一) 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加以区分的必要性
由于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理论体系上的巨大差异,如果不加以区分,就不能充分认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甚至有可能把一个的功能强加到另一个上(如思维导图是很好的写作、演讲思路整理工具,用概念图去做就有些勉为其难;而概念图是很有潜力的教学评价工具,用思维导图就根本做不到)。因此,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加以区分是完全必要的。
(二) 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整合的可行性
在实践应用中,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经常是结伴使用的,喜好概念图的人大多对思维导图也有着深厚的感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两者之间做着选择。因此,可以通过修改或扩充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目前的工具软件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虽有一定的侧重(前者侧重概念图的制作,后者侧重思维导图的制作),但都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综合了两者的需求,让用户可以同时享受二者的部分优势。
下面将为对二者概念体系的整合而尝试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概念进行一定的
修改和扩充。
(三) 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概念的新界定
为了对两个概念进行整合,笔者在Novak 的概念图和Buzan 的思维导图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以下的界定。
“概念图”是对知识体系的静态、客观表示。这个知识体系可以是客观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是人的认知结构。
“思维导图”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思维导图促进思维的发现,并能记录这个发散过程。
“思维导图”的创作结果可以是“概念图”。这个“概念图”中隐含的是知识或概念的顺序关系和层次关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mindmap/38383.html
相关阅读:思维导图简单教程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方法
通过脑图软件帮你整理信息
用思维导图读书和复习
思维导图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