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能否复制?成功可否经过训练而达成?如何追求卓越?我们面对各种刺激,心理到底是在如何运作的?即心理活动的机制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介绍NLP,既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心理活动的心理机制,了解信息如何影响人的心灵,又可以学到一些成功心理训练的新思想、新方法。
有人把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翻译为神经语言学,神经--语言程式。神经语言学多是Neurolinguistics的译名,Neurolinguisitics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掌握、言语生成、言语理解的神经机制,研究人脑如何接收、存储、加工和提取言语信息,研究正常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和言语障碍的神经病理 机制。即使是顾名思义,也容易由"语言神经学"联想到主要研究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等内容。
所以,将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翻译成神经语言学容易引起误会。将NLP翻译成神经--语言程式多是台湾、香港地区的译法,中国DA陆的人习惯说"程序",而少用"程式",所以,我们认为,将NLP翻译为神经--语言程序妥当一些。神经--语言程序的概念理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提出。班德勒和格林德对一些出色的交流者进行了研究,试图分析这些人的独特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交流能力与信息的过滤、传递和接收方式有关,对信息的处理是交流的主要手段。
神经--语言程序,顾名思义,"神经"与神经系统、心理与大脑之间的联系有关,"语言"与我们使用的字、词、句有关,"程序"与模式、规则、条件有关。NLP描述了人是如何被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模式所控制的,以及在我们的头脑或身体对语言或信息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是如何存在着模式。神经--包括语言程序本身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交流的框架,包括一系列的原则和能力模式。
熟悉且掌握神经--语言程序,有助于我们洞悉自身及他人的心智模式,有利于你与他人之间的沟通。认知心理学、认知疗法以及管理学界颇为推崇的圣吉(Peter Senge)提出的改善心理模式,均对人的认知结构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不过,NLP对人的心智模式的认识、探讨对于自我心理修炼,或者对他人进行心理训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我们的输入(体验)、存储和输出(行为)都有模式。NLP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研究和利用这些过程,促进沟通,复制卓越和追求卓越。
(一) 潜意识规律
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些内容。过程是能够被我们觉察到的,即能够被意识到的,但更多的心理活动内容、心理过程,我们是没有察觉到的们,是无意识的。虽然我们没有意识到潜意识,但是我们的许多心理与行为却受潜意识的支配。
潜意识的活动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了解大脑处理感觉到的信息的方式,并使我们的行为结构更加合理。这些潜意识规律是界定神经--语言程序中的"程序"的基本框架。NLP将潜意识规律分为归纳、省略和变形三类。
1.归纳
归纳就是对我们的经历进行总结,下结论,或者以概括的形式加以解释。我们受到一个刺激、经历一件事后,总会不自觉地回想类似的经历,并利用以前的经历留下的印象、记忆为现在的事件下结论,即把过去的经验作为现在判断、推理的依据。例如,你遇到一个日本商人,要与他商谈合作事宜。你与他一接触,你以前交往过的日本人留给你的印象,你从小说、电影中描绘的日本人的形象,都会影响你对此时此刻你面对的日本人的评价。
虽然过去留下的印象、记忆很不清晰,但你的心灵中会自动地浮现一些过去的信息。归纳有利于我们处理新信息。当然,归纳有时候也可能出现片面、极端等错误。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是错误的归纳给人带来的负面作用。
2.删除
人生活在世界上,受到内外多方面的刺激,人不可能事事留心、事事注意。人只能有选择地指向或集中在一定的事件上,注意一定的对象,即要忽略许多刺激、许多事件。我们删除了许多信息,才能注意一些信息。例如,你仰头看天上的星星,就可能对附近的音乐充耳不闻。删除可以减轻心理的负担,有时也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
3.变形
人的知觉要受到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往往是变形了的。同样一棵松树,林场工人、诗人、植物学家,他们会有不同的认识、理解,获得不同的印象。同样是下毛毛雨,女人可能感到浪漫,男人可能埋怨天气不好。
(二) 神经--语言程序的原则
NLP的原则是有效交流的基础,是神经--语言程序的基本构成。NLP的原则是:表象不是现实;理解他人的模式的途径是进行沟通,在他人的世界里认识他们;用反应衡量交流效果;个体中有两种层次的交流--潜意识和意识;没有失败,只有结果;表现出来了的行为通常是能得到的最好的行为;对抗只是不灵活交流的结果;人的信息由行为表露;所有人类行为的意图都是积极的;人的价值不变,只评判行为的价值;身体对头脑的影响和头脑对身体的影响相互联系。
1.表象不是现实
平时许多人说:眼见为实。其实,我们眼睛看见的东西完全可能是错觉。地图不是地区;人写的历史,即使比较中立正直的学者写的历史,也不是真正的历史;像片不是被拍照的对象本身;我们经常使用文字来代表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情感,但文字本身也只是一种符号。人生活在世界上,创建一定的模式来理解自己的感知,创建关于经历过的现实的印象,然后假设这些印象是现实,并以此出发进行判断、推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神经系统,有不同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对于同一个刺激、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印象。但是,许多人常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印象为标准来评判他人。
有的领导自己工作积极主动,他对于属员的消极被动感到极为愤慨;有的教师,自己认为极为浅显的道理,但学生就是难以理解、领悟,他便认为学生智商低、头脑笨。我们要学会从交往对象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人际交往中的众多矛盾便是缺乏相互理解而造成的。与人交往时,要经常提醒自己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估计对方会怎么想。
2.理解他人的模式的途径是进行沟通,在他们的世界里认识他们
假如你为某一问题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可能对方暂时语塞,似乎输了。你可不要为这种暂时的胜利而陶醉。要说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谈何容易!暂时败下阵的人,一般是很少心服的,他会继续积累力量,寻找论据和你争辩的。与人交往时,要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兴趣、需要、动机、性格,并按符合对方的价值观念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任何人都有权利建立自己独特的心智模式,你没有必要全盘否定别人,反对别人。即使你希望对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改变,开始阶段你得从理解的角度出发,适当迁就、附和,或者不置可否,否则一开始就对抗、敌对,他便会拒绝交往、拒绝改变,"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由渐变慢慢发展到质变。人际交往成功的人,一般都是善于揣摩他人心理的人。
3.用反应衡量交流效果
与人交往时,如果你言语不慎,使对方受到了伤害,虽然你无意伤人,内心并不是有意识想给对方难堪,但结果是对方受到了伤害。无意伤人与对方受到了伤害是两件事情,事实是对方受到了伤害,反应表明你的意思被理解为伤害作用。例如,两个大学毕业五年后相见的同学,一个人在上海工作,另一位在北京工作。北京同学在一所名牌大学里作教师,一月收入1200元,在上海工作的同学在一家企业里工作,一个月收入12000元,在上海工作的同学对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同情地说:"怎么,你一个月才挣这么一点钱?"
一月收入1200元的同学可能非常气愤,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本来就为收入低而怀恨在心,觉得自己这样知识渊博的人收入这么低是不公平的。一个月挣12000元的同学不是存心要令老同学伤心难过的,但结果是老同学的恼怒、反感。原因是一个月挣12000元的同学没有从知识分子既爱钱、又顾面子等心理特点出发来相互交往。与人交往,即使是熟人,我们也要谨慎,说话前要多思考,尽量避免言语不慎伤人感情。与人交往时,要注意察言观色,注意眼神、肢体活动等非语言信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nlp/2036.html
相关阅读:NLP策略的目的
启动量子NLP工具通过有效的目标设定实现你的梦想
ABC法则
[原创]NLP,人生转折点
心灵成长的学习如何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