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媳妇和婆婆是天生的对头,以前我对这些话挺不以为然的—不都是丈夫身边最亲近的人吗?只要我对婆婆好些、忍让点,没有处不好的事。谁知道事到临头,我的婚姻也都快给婆媳战争毁了。
我和丈夫结婚七年,有一个五岁的儿子。虽然挣得都不多,但我们俩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日子还算过得去。
我婆婆是个农村妇女,一个人住在乡下。在我丈夫十多岁的时候,公公因为有外遇和婆婆离婚了。婆婆一边干农活一边做些缝缝补补的活计,独自一个人把三个孩子拉扯长大,挺不容易的。
我丈夫是最小的,婆婆最疼爱他,省吃俭用地凑钱供他上大学。因而我丈夫十分孝顺这个母亲,每个月都在不多的工资里省下一点钱寄给她。出于敬重和感激,我一直支持丈夫这样做。今年我们在上海买了套小房子,丈夫和我商量想把婆婆接来上海,让她和我们住一段时间,看看孙子,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我欣然同意了。谁知道……
头几天,婆婆还帮我接接孩子呀洗洗碗呀,可是没过多久,她就什么家务也不干了,而且开始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是说我烧的菜不好吃,就是嫌我衣服洗得不干净。起初,我还一直忍着,心想老人家嫌小辈做得不够好,也是正常的事。但是后来她开始变本加厉地指责、辱骂我,说的都是些粗俗难以入耳的话。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晚了点,一进门就看见她铁着一张脸,孩子在一旁哭闹着没人管,还没等我叫一声“妈”,她劈头就是一句:“你还知道死回来呀?想要累死我呀!你怎么不累死你妈呀!”气得我眼泪夺眶而出。
她还在邻居那里说我的坏话,我从楼道里走进走出的时候都能感受到邻居异样的目光。但是这一切我丈夫都看不到,他在家的时候,她都是一副顺从随和的样子,所以我几次跟丈夫诉苦,他都不相信,反而认为我是度量太小、嫌弃婆婆是乡下来的等等,为此我们争吵过好几次。
我曾经赌气抱着孩子回了娘家,我母亲倒是深明大义,把我劝回了家。可是丈夫却对我回娘家的事不依不饶,以前从来不对我高声呼喝的他,竟然在一次争吵后动手打了我。我伤心得不行,透过泪水我似乎看到了婆婆在一旁偷偷窃笑。
本来说好婆婆在上海只住三个月的,可是她丝毫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昨天,我听见她跟我丈夫在商量,要把乡下的房子卖掉,搬过来和我们长住。
天哪,我简直不知道我接下来该怎样生活了!
心理SPA充电坊
家庭治疗概况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师兼儿童精神科医师的纳森?阿克曼(Nathan Ackerman)首次正式提出“家庭治疗”这个概念。之后的几十年中,各种家庭治疗的流派纷纷崛起,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家庭治疗,不能顾名思义地把它看作是仅仅是对家庭矛盾和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家庭治疗依然关注当事人(client)个人问题和病症的减除,但它同个人取向的咨询和治疗方法有着显著的差异。它超越了过去只关注个人内在的心理冲突、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局限,把人及其症状放在整个家庭背景中去了解并治疗。因而,把家庭治疗法称作“系统疗法”或“关系疗法”似乎更为恰当。
家庭治疗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的诞生是心理学界的一次革命,意味着一次范式 (paradigm)的转移。它代表了“一个理解人类问题,了解行为、症状的发展以及解决之道的全新方法”,被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崛起的“第四势力”
家庭治疗之核心在于系统观。它不把焦点放在个人的病理心理,也就是所谓的“神秘的黑匣子”上,它所关注并试图介入、改变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整个家庭的互动模式上。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同周围的人或事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和事件存在于相互影响和彼此互动的脉络中,也就是说,家庭成员彼此分担其他每个人的命运。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同一只猴子,它在三个猴群中的地位分别居于第四位,第三位和第二位,当这只猴子在不同的群体时,分别给予相同的能引发攻击行为的电刺激。结果,在位处第四的猴群中,它只攻击其它猴子一次;在位处第三的猴群中,它攻击了二十四次;在位处第二的猴群中,它攻击了七十九次。可见,整个系统的互动历程比个人的心理本质更为重要。
因而,家庭治疗师认为,把某个人的病症看作他个人的问题是不恰当的,其症状意味着他同周围的大系统(家庭,社区,社会)的互动出现了障碍。在个别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所谓的当事人,是整个家庭功能失调的表征者,家庭治疗师们称其为“被指认病患”(identified patient)。有些家族治疗师相信被指认病患的症状本身能稳定系统及减轻家庭压力;有些家族治疗师则把病态的行为看作是对家庭压力所作的反应,而不是维持家庭平衡的保护措施。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婆媳关系,似乎是永恒的话题。也许只要婚姻制度继续存在,婆媳矛盾就会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或许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在西方,同样也普遍存在婆媳之间的冲突,因而这一现象似乎是跨文化的。
早在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就用其精神分析理论深刻剖析了这个现象的产生:“恋母情结”是男人与生俱来的情感,男人爱上的第一个女人就是自己的母亲。相应的,从幼小时候伴随女性的“阴茎嫉妒”情结,使得女性通过生养儿子并占有儿子而得到一种象征性的满足。母亲想要占有儿子的欲望有着深层的心理学原因。“我”的婆婆失败的婚姻,使她将大部分的情感投注到了儿子身上,儿子变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对儿子强烈的控制欲占有欲,使得她难以容忍另一个女人拥有儿子。潜意识中,母亲对儿子深爱另一个女人充满愤怒,本能地破坏他们的关系以重新赢得儿子。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中,夫妻关系必须占据首要位置,亲子关系居于其次。颠倒了这一序位—爱儿子甚于爱丈夫,亲近母亲胜过亲近妻子,必然导致婚姻的不稳定甚至解体。“我”的丈夫的原生家庭里,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如果婆婆依旧将这种模式带入儿子的新家庭中,把儿媳游离在外,对儿子的夫妻关系是严重的干扰。
丈夫在这个三角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妻子保持情感的交流与亲密,给予妻子支持和安全感,妻子会更容易接纳、容忍婆婆。婆婆要处理自己的问题,减少对儿子的情感投注,分清自我边界,要认识到自己在儿子家是客人不是主人,只有这样,这个家庭才可能重归幸福和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qianyishi/470679.html
相关阅读:决定你祈祷结果的,并非是你意识中相信的图景,而是潜意识深处的
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自我暗示三大规律
『潜意识巨人』-《自信的能量》
潜意识的10大刺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