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运用潜意识的力量考取北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潜意识理论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明确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又获得了无比的信心,我的学习劲头更足了。每天早上六点钟我就从床上爬起来,跑到学校操场边的小树林里,高喊“我一定能成功”50遍,然后来到教室读英语

晚上,在下自习之后,我又来到小树林里,高喊“每一天,在每一方面,我都越来越好”50遍,再回到寝室睡觉。每次这样喊过以后,我只觉得信心十足,豪气万丈。

我按部就班地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地朝着我的第一个目标——在期末考试中进入全班前十名奋斗。这个星期过得挺快的,在不知不觉中又到了周末,我早早来到了孙教授家。

“从这次课开始,我将要给你介绍一系列简单而实用的学习方法,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去做,你一定能实现你的目标。”一见面,孙教授就这样对我说。

我自然是满心欢喜。对于孙教授教给我的方法,我一点也不怀疑。因为我听表哥说,孙教授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分别考取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用孙教授的话说就是他的儿女是“一清二白(北)”,所以我想,既然孙教授能够把他的儿女培养成清华北大生,自然也能把我培养成北大生。

孙教授把我领进书房,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上出现了一座冰山。孙教授指着冰山对我说:“冰山浮出海平面的那部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你知道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那部分冰山有多大吗?”

我摇了摇头:“孙伯伯,我没有看见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那部分冰山,但是我猜想它肯定比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那部分冰山大得多。”

“是这样的,如果把人的大脑比喻成一座冰山,那么意识就是浮出海平面的那部分,而潜意识则是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那部分。今天这节课我就是要教你怎么样把大脑中蕴藏的巨大的潜意识的能量开发出来,使你如虎添翼。”

“孙伯伯,什么是潜意识呢?”

“大脑接受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有意识接收和无意识接收两种方式。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

有意识或者说是显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遭事物的刺激有知觉地接收信息;而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遭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这就是潜意识。

打个比方,如果把我们的大脑看做是一台电脑,那么潜意识就相当于电脑的‘软件’。”孙教授为我讲述了潜意识的几个显著特点:

 

一、能量巨大

美国知名教育培训专家、潜能大师博恩·崔西指出潜意识的影响力量是显意识的三万倍。“潜意识为什么具有这样巨大的能量,我给你看一些最新研究资料,你就会明白。”说着,孙教授点击了一下鼠标,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大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孙教授指着图片说:“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由延髓至额前叶共有七层,是动物进化之至,它成了人类潜意识的重要的贮藏仓库。潜意识犹如无限记忆与智慧的‘软件’,隐匿在每一个脑细胞中。”

说到这里,孙教授又点击了一下鼠标,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些文字资料,孙教授指着这些资料对我说:“你可能没有兴趣去研究大脑的神经生理结构,但是你肯定会对以下的资料产生兴趣。”孙教授向我介绍道:
  ①人类的大脑平均只有3磅左右。以一个150磅重的人来说,这“灰白色凸凹不平的球体”只占身体重量比例的1/30。
  ②这“小东西”令你的心脏每天不假思索地跳动10万多次。
  ③它令你的眼睛可以辨别1000万种细微的颜色。
  ④它使你的肌肉(如果全部向同一个方向运动)产生25吨的拉力。
  ⑤它是由100亿个脑细胞和10兆个神经交汇丛组成。整个大脑的神经网络,足足有10英里长。

介绍了这些关于大脑结构的令人惊异的资料,孙教授又向我讲述了一些关于大脑运作的资料,更是令人咋舌:

①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简明扼要地指出:“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潜意识就是大脑中“沉睡的巨人”。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它使你从出生开始每一秒钟可存储1000条信息,直到老死为止。

②前苏联学者伊凡认为:“如果我们迫使头脑开足1/4的马力,我们就会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整个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来,还可以完成十几个大学的博士学位。”

根据研究,即使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人类的知识与智慧,仍是“低度开发”!人的大脑是个无尽宝藏,可惜的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忽略了如何有效地发挥它的“潜能”——潜意识中激发出来的能量。

③美国汉诺威保险公司总裁比尔·奥伯莱恩说:“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

二、功能齐全

①记录存储的功能。

潜意识就像一个巨大的电脑硬盘,把我们的人生经历,包括你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所有的一切都毫无遗漏地保存下来。

如果要请你回忆你在三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你可能会说你早已忘记了。是的,没错,你的意识已经忘记了,但是你的潜意识却不会忘记,只要找对方法就能够打开潜意识的宝库。事实证明,运用冥想、催眠这些方式能够让我们唤醒沉睡的记忆。

②自动化操纵的功能。

今天你是用哪只脚先走进这个房间的?已经忘了吧?因为你根本不会注意走路是用哪只脚的,对不对?这也就是说当你走路时,你已经完全是由你的潜意识控制的,你不需要用意识去指挥它,它完全是自动化的操纵。进一步说,其实我们的心跳、呼吸、血液流动也都是潜意识在控制着。

③配合达到目标的功能。

潜意识还有一个资源锁定系统,它具有配合你达到目标的功能。当你确定了一个目标后,潜意识就会自动搜索与目标相关的资源来协助你达到目标。

三、不辨真伪

潜意识是不辨真伪的,不管你向它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它都会全盘接受。

“林刚,现在不知道你对潜意识的概念明白了没有?”讲完潜意识的特点,孙教授问我。“孙伯伯,你刚才给我讲的我全都明白了。根据您所说的,我们的大脑其实就是一台超级电脑,具有强大的功能。”

“是这样的。牛津大学教授科林·布莱克摩尔在《思想机器》中指出:‘人类的大脑是宇宙间最复杂的机器。它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蕴藏丰富,价值无比’。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金矿,只是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潜能开发训练,每个人的潜能从来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并非大多数人命中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孙伯伯,既然每一个人的大脑里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么怎样做才能把它开发出来?”

 “问得好,这也是我今天要给你讲的。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影响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那么,怎样运用潜意识的力量来改变不良的习惯呢?我们先来分析一种现象。请问,在吃饭的时候,你是用左手拿筷子还是用右手拿筷子?”

“用右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是用右手拿筷子,已经养成了习惯。”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是按照习惯来办事的。”
  “假如在今天吃午饭的时候,你不用右手拿筷子,而改用左手拿筷子,你会有什么感受?”
  “不舒服,挺别扭的。”
  “这说明什么问题?”
  “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
  “从今天开始,假如你每天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饭,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你会有什么感受?”
  “不再那么别扭,稍微习惯了一点。”
  “这说明什么问题?”
  “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不断地重复。”

“说得对。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孙教授向我一一介绍了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人们“效劳”。

“做一个计划成功者,去有计划地为自己塑造好习惯。当然,因为与之相对应的坏习惯已经十分顽固,因此要形成某些好习惯时,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同时去克服坏习惯。

中国有句古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的涵义有两层: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人的本性虽然很难改变,但并非改变不了,只是难了一点而已。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有句名言:性格即命运。假如我们的本性中有一些阻碍成功的因素,我们如果不改变,岂不是注定要失败?

如果你对改变自己的劣根性没有信心,裹足不前,请扪心自问:我是要成功,还是要失败?不改变,就意味着失败;要成功,就别无选择,立即改变。

改变习惯其实是简单的,成功其实也是简单的。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

作者简介:管斌全是教育成功学专家。从1995年开始致力于成功学理论的研究,他把成功学和教育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创建了“教育成功学”这一新的理论体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qianyishi/606.html

相关阅读: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自我暗示三大规律
『潜意识巨人』-《自信的能量》
潜意识的10大刺激源
决定你祈祷结果的,并非是你意识中相信的图景,而是潜意识深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