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操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操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操,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操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操于是益得肆意矣。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B.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C.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D.光和末/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为孝廉。
B.除,拜官,授职,意谓解除旧官职而就任新官职。
C.旧称皇帝死为崩,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之说。
D.“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文中是“上表”,指董卓向皇帝推荐曹操。
6.下列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国志·武帝纪》中的曹操,从小机灵聪明,任性放纵;多谋善断,有胆识,有远见,拒绝参加废帝图谋,变卖家产,招集义兵。
B.《曹瞒传》中“败面?口”的故事,情节生动,让人物在其中自我表现,自我展示,寓褒于叙,突显了少年曹操聪明狡黠的形象。
C.《后出师表》写曹操才智过人,善于用兵,但也经历了“困”“险”“危”“逼”“几败”“殆死”的磨难,可知举大业必冒危险,不能“坐定天下”的道理。
D.选文都写到曹操,但表达的旨意不同:《三国志》旨在关注人物的资鉴意义;《曹瞒传》旨在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后出师表》旨在阐明“出师”的观点。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5分)
(2)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5分)
参考答案
4.C(3分)
5.C(3分)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6.B(3分)寓贬于叙,突显了少年曹操奸诈、有计谋的形象。
7.(1)天下将要大乱,不是经邦济世的人是不可能拯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可能就是你啊!(关键词“命世”“济”“其”各1分,大意2分)
(2)曹嵩于是怀疑弟弟说的情况,自此以后,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讲曹操的过失,曹嵩都不再相信。(关键词“焉” “所告” “终”各1分,大意2分)
附:翻译
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为人任性有侠气而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不是具有改变世道能力的人的人就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二十岁的时候因为被推荐为孝廉而被任命做了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接着升迁做了洛阳北部尉,再接着被调到顿丘做了顿丘的县令,(因为治理顿丘有成绩)接着被皇帝征召任命做了议郎。汉灵帝光和末年,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联络四方豪杰,图谋废除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帝。他们试图说服太祖入伙,却遭到太祖拒绝。王芬等人最终没能得逞。金城郡人边章、韩遂袭杀刺史和郡守,率众叛乱,手下人马多达十几万,天下因此动乱不安起来。朝廷征召太祖任典军校尉,汉灵帝恰在此时驾崩,太子即位,何太后临朝执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策划诛杀宦官,但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召董卓进京,企图胁迫太后以达到诛宦的目的,但董卓还未到京城,何进便被杀了。董卓到京以后,随即废皇帝弘农王而立献帝刘协,京都顿时大乱。董卓表荐太祖任骁骑校尉一职,想与他共谋朝政。太祖当即改名换姓,抄小道向东逃归。出了虎牢关,路过中牟县时,一个亭长见他形迹可疑,将他抓住送往县城,幸亏城里有一个私下认识他的人替他求情,太祖才得以获释。而这时董卓又杀死了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得到消息,一到陈留县就变卖家产,组织义军,准备诛讨董卓。但一直到冬十二月才在己吾县起兵,这一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六年。(节选自《三国志·武帝纪》)
曹操小时候喜欢放鹰犬逐猎的生活,放荡不羁,不务正业,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看不惯,屡次将曹公的行为告诉曹嵩,要求这个做父亲的好好管教曹操。曹操知道后,很担忧。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就假装“败面呙口”(毁伤面容,歪脸咧嘴之意),叔父觉得奇怪,忙问其故。他说:“我是忽然中风了。”叔父马上告诉曹嵩,曹嵩吃了一惊,连忙叫唤曹操过来,却见他好端端的,面貌如故。曹嵩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难道他说错了?”曹操说:“我本来是没有中风的,但是叔叔不疼爱我,所以他就说我坏话了。”于是,曹嵩怀疑他的弟弟说谎。自此之后,曹操的叔父每次在曹嵩面前讲他的过失和不是,曹嵩都不太相信。于是,曹操就更加得意妄为了。 (节选自《曹瞒传》)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侯渊,而夏侯渊却败死了。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能耐,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四点。 (节选自《后出师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1085592.html
相关阅读:《次北固山下》阅读鉴赏及答案
仲殊《南柯子》阅读答案
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赏析《塞下曲》
“吴少诚,幽州潞县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