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
注]
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1
)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
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2
分)②
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2
分)
解析:颈联“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运用了比喻;尾联诗人用“
殷勤”
和“
报”
,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答对2
点并有简析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
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
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
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
抑扬、卒章显志。②
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2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
访秋”
之“
访”
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浅层次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诗人将“
访秋”
写得一波三折(1
分)。
①
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1分)②
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异乡落日、归帆、烟白、霞红,虽然所见皆晴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1
分) ③
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唯有“
丹枫”
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1
分)
解析:首联,“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 “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回应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解读关键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要注意诗句在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解题步骤是:解读诗句内涵—
结合诗词内容分析—
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涵着怎样的理趣。
【诗词鉴赏】
此诗作于大中元(847)
秋天,时三十五岁。这一,牛党进一步排挤李党,李党的给事中郑亚被外放为桂管防御观察使(
治桂州,即今广西桂林市)
,李商隐被郑亚聘为幕中掌书记,五月到达桂州。诗人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不无孤独之感;加之政治上受到排挤,情绪忧伤。这首《访秋》,就隐涵着作者的这种心情。诗意深曲含蕴,意脉不露,耐人咀嚼。
首联:“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诗篇一开始就蕴含着深沉的愁苦。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这两句起势陡健,发唱警挺。劈头一句“
酒薄吹还醒”
,是经过长久的离别,尝尽愁苦滋味以后,盘纡于胸中的感情的猛然倾泻,给人以十分强烈的感染。次句“
楼危望已穷”
,紧接着描画出诗人登临极目,北望乡关的情景,着墨不多,却鲜明如在目前。两句情景交融,蕴含着深厚的诗意;“
还”
字、“
已”
字,使得诗句上下紧密联系,曲折起伏。而“
望”
字,又点明了诗题中的“
访”
,并领起全篇,可谓一诗之“
眼”
。从开始两句中,就体现出了诗人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
江皋(
音gāo
,岸也)
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诗人纵目望去,落日的余辉正照在江岸上,江中归船的帆席鼓满西风,正在轻快地驶回。见此情景,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乡远在万里之外,不知何时才能归去,当此西风落日之际,家中的妻儿说不定正在急切盼望自己呢,心中不免涌起异乡作客的惆怅。通过反衬,思乡之情被表现得曲折而又强烈。接着,诗人又换用烘染的手法,通过对龙潭鸟道的描写,来进一步暗示自己的乡思。“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
桂林附近有“
白石湫”
,俗名白石潭,龙潭乃其别称)
;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象一片美景,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孕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时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作者巧妙地用具有桂州特点的景色,来烘染出自己的乡思,隐而不显,含蕴深沉。这两联描写景物十分形象生动,但又简洁凝炼,原因在于作者善于选取典型物象。前一联只用“
江皋”“
落日”“
帆席”“
归风”
四种物象,就生动地画出了一幅落日归帆图;后一联也仅采“
烟”“
龙潭”“
霞”“
鸟道”
四种物象,就组成了一幅桂州山水画,笔墨经济,画意浓郁,使人如身临其境。每两种物象中用动词联结,互相映带,交织融会,顿然产生活泼生动之感。而动词的安排,前一联的“
当”“
见”
在第三字,后一联的“
带”“
分”
在第二字,这就使得诗句在节奏上发生变化,读来顿挫起伏,别具一种抑扬跌宕的声情美。
最后一联:“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回应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然而,因为“
桂州地暖无秋色”(
《桂州路中作》)
,登楼而访,却望不见往习见的北方秋色,心情怎不格外怅惘?
而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火红的枫树,给人一点点难得的慰藉。诗人用“
殷勤”
和“
报”
,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
而“
只是”
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州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作者在桂州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作者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念,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最后一联,字字浸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泪,那火红的丹枫,又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令人回味无尽。
诗题“
访秋”
,而全诗通过形象的景物描写,婉曲深沉地表达出无穷的乡思,这已是一层曲折。中间各联在具体的描写中,又起伏变化,峰回路转,用笔极尽曲折之妙。虽然如此,但全诗并没有那种过分渺茫和无从捉摸的感觉,而是有消息可寻,含蓄而不晦涩。全诗扣紧“
望”
字,笔不旁骛,蝉联而下,在宛转曲折中又显得流畅自然,读来一气贯注,天然浑成。诗篇开始以精切的对句起笔,最后以散句作结,在精整中不乏自然之姿,在谨严中又留下不尽的余响,耐人寻味。秦似说:“
李商隐诗,佳品如红樱桃,灿然夺目;劣品如生芭蕉,味涩肉硬,不能下喉。”(
见《两间居诗词丛话》)
这首《访秋》,可谓李诗中的佳品,真如一颗玲珑鲜活的“
红樱桃”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1092047.html
相关阅读:《塞上听吹笛?高适》阅读答案
归有光《寒花葬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卜算子 片片蝶衣轻》阅读答案
王勃《滕王阁诗》阅读答案
《明史?陶谐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