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6.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公将驰之(_____)
②彼竭我盈(_____)
③皆初气过锐(_____)
④渐就衰竭之故(_____)
7. 翻译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8. 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 【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
C. 【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
D. 【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9. 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
【答案】
6. (1). ①驱车(追赶) (2). ②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 ③都 (4). ④原因,缘故
7. ①我发现他们的车辙乱了,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②这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 8. B
9. 【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
【解析】甲文选自:《左传》 作者:左丘明 年代:春秋时期
乙文选自:《挺经》 作者:曾国藩 年代:清
甲文译文: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乙文译文: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6.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7.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靡:倒下。气:士气。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8.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不正确,战争开始后,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不计较两人身份的差异,体现出鲁庄公礼贤下士。在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战争的有关问题,体现出他善于思考、不耻下问的特点。在长勺战争中,鲁庄公任用之前并不出名的曹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体现出鲁庄公的知人善任。由此可知他的身上也有可取之处。
9.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文论述了战时要善于观察,把握战机。乙文强调战时不仅要“存有余不尽之气”,还要善于用“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1136952.html
相关阅读:黄燮清《广陵吊史阁部》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翥《春怀》阅读答案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重别梦得》《重答柳柳州》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吴嘉纪《落叶》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