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 ;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①烟树:如烟似雾的树林。②江东路:以“路”代“人”。③直饶:即使。
【参考译文】
暮春时节,江水东西两头被如烟似雾的树林割断视线。望不见江东路。反复思量,只有在梦中来往,这样就不仅不怕烟树阻隔,更不怕江水的阻隔。
在灯下写过无数封情书,可是想来想去没个合适的人给传递。即使找来鸿雁传书信,可现在还是传不去,还得等到深秋有雁南飞的时候。
【文学常识】
黄庭坚(1045~1106?):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江西诗派的代表。追求用语奇险。又能词,兼善行、草书,为“宋四家(宋代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之一。
【阅读训练】
1.因“隔”而“望不见”,诗人用意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______,因为_________。
2.下片通过____继续写____,其中有两次曲折,一是____,一是_______。
3.“思量”“直饶”“ 还是”等词语,表现抒情主人公_________。
4.有人说,这首词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曲折复杂的心理。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梦 梦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视线自己的愿望
2.写信 “望江东 “写了书”又“没人传” “寻得雁”又“秋将暮”
3.失望与希望,思念与期待,沉思与呼喊
4.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词题中的“望”是这首词的词眼。抒情主人公“望”自己思念之人,但是由于“江水”与“烟树”之“隔”,望而不得。怎么办?只好求助于“梦”,因为“梦”可以超越时空,自由来去,不受阻拦。但是“梦”毕竟是虚幻的。因此抒情主人公转而用“书”来传情。信写了不知多少,心中尽情抒写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但是“书”叫谁来传递呢?没有人!怎么办?那就请大雁吧。但是他转而一想,现在才是暮春季节,大雁暮秋才要南飞,托雁传书这一愿望也无法实现……诗人就是这样,把抒情主人的渴望又失望的心理一层层地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写出相思者情思之浓烈。
二: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5分)
答: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解析】
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6分)
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解析】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是宋代著名词人黄庭坚的词作。这首词寄托了深刻的离愁和相思,表现了梦幻与现实的矛盾。这是黄庭坚因党祸迁徒至西南时写下的一首抒情寄慨之作。语言平实而悲怨深沉,空灵浑成,是一首典型的北宋词。此词表达词人东望思归的心情。短短小令,四个层次,四个转折,由“望”而一气贯下,则有万般不可“望”处,此种陷入绝境的情形,非亲身经历不能言说。这首词写得流畅明白,内容单纯,层次分明,一气呵成,音律和谐,饶有民歌的风味。
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高度精炼性和表意的丰富性往往是通过省略、倒装、跳跃等形式完成的。
其次,要坚持三看:
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就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看作者。如果熟悉的作者,我们可以回忆该作者的诗歌的风格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③看诗句。我们可以圈出意象、表达情感的关键字词(句眼),要留意表情达意的形容词、副词、颜色词。诗歌往往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抒情议论处往往揭示诗歌的主旨。
答案包括三个部分:写作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考点】考查对诗歌主旨的解读。
【鉴赏】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晴。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晴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晴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蜜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返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晴。“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蜜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晴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晴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晴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梦,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晴绪,雾霭蜜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晴景。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晴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晴,但“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晴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晴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晴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1206532.html
相关阅读:《汤敦甫不欺翁》阅读理解及答案
张咏《晚泊长台驿》阅读答案及赏析
方良永《?门吊古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荀鹤《自叙》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