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何景《送卫进士推武昌》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解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卫进士推武昌①
  
  何景
  
  少年佐郡楚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
  
  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②。
  
  仙人楼阁春云里,估客帆?晚照余。
  
  大别山前汉江水,画帘终日对清虚③。
  
  【注】
  
  ①推:推官。朝代各府设有推官,“理刑名,察属吏”。这首诗当是诗人送卫进士赴任武昌府推官时所作。②不食武昌鱼:语出自东吴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建业,明代留都南京。代实行两京制,京都(北京)、留都(南京)都设六部、置官吏。③清虚:天空。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赞美卫进士少年风流、将官居楚城,是为了帮助他消除因离京外放而产生的失意。
  
  B.颔联劝慰卫进士应如天外飞雁,乐于长征,不必执念于京都之职,而应该随遇而安。
  
  C.颔联用“武昌鱼”之典宽慰友人之心,也从侧面表明诗人对京都追名逐利之风的厌恶。
  
  D.尾联以景结情,描绘了一派旷远的武昌景色,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时的惆怅。
  
  E.本诗虽为送别诗,但一扫常见的衰飒沉重之气,呈现出清丽明秀、空灵飘逸的美感。
  
  15.本诗颈联历来为人所赞赏,请结合诗句对其表现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4.CD
  
  15.①运用想象(虚写)的手法,遥想武昌美景:黄鹤楼阁,高耸入云,欲与天上的仙境相连;夕阳余晖,洒照大地,帆樯片片,商贾如云。表达了诗人对武昌美丽、繁盛的景象的赞美。②寓情于景。描绘武昌美景,其用意在劝慰卫进士不必因外放而苦恼,清明秀丽的武昌之景足以洗涤苦恼,开阔胸怀,陶冶情操,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与关心。③用典。“仙人楼”化用黄鹤楼仙人驾鹤的典故,衬托出武昌城的出尘飘逸之感,扩大了诗歌的意境。
  
  【解析】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颔联“不食武昌鱼”的典故,是劝慰卫进士不必执着于京都之清职,也可以在武昌大展身手。“对京都追名逐利之风的厌恶”过于牵强,无中生有。D项,尾联描绘的是清丽明秀的武昌山水,是诗人对友人在武昌生活的美好想象,说“惆怅”不恰当。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方法如下:(1)把握诗歌内容。通过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诗歌类别(如咏物诗、送别诗、田园诗、怀古诗、闺怨诗等),联想作者的处境,把握诗歌要素,全面理解诗歌。(2)强化修辞意识。注意分析修辞手法,在古诗中,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双关等考查较多。(3)关注表现手法。高考中考查较多的表现手法有侧面描写、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哀乐结合以及今昔对比等。(4)关注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比较复杂,首先要注意“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其次要考虑“情景交融”的手法。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颈联历来为人所赞赏,请结合诗句对其表现手法进行简要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的命题角度:①情景关系的角度,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②修辞角度,有比喻、拟人、借代、用典等;③表现手法的角度,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等。本题颈联以写景为主,所以应调动与写景相关的手法的知识点,如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及其他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应指出其手法,然后分析其效果,具体可以分析形象描绘方面的效果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效果。“仙人楼阁”的典故,可结合“营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和地点“武昌”推出,此处用典衬托了武昌的飘逸之感。
  
  点睛:答题步骤如下:第一步,明确是何种表达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这种表达技巧在诗歌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这种表达技巧有什么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一般答题格式是:点明表达技巧+阐释技巧运用+表达效果(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这首诗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颈联中诗人神与物游,遥想武昌美景,在对美景的抒写中,蕴含着对友人任职武昌的劝慰之情。从本联命题,不仅能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能力,也能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1271260.html

相关阅读:吴承恩《舟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戚继光《马上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朱淑真《菩萨蛮?秋(秋声乍起梧桐落)》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级上册《与朱元思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黄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