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逍遥右脑记忆网
-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记忆资讯
|
提高记忆力
|
增强记忆力
|
右脑记忆方法
|
右脑开发训练
|
手机版
记忆力训练
记忆法
记忆术
记忆宫殿
右脑开发
速读训练
思维导图
学习方法
高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大学
注意力训练
超右脑
左右脑
最强大脑
全脑速读
快速阅读
思维模式
学习计划
初中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专业
吸引力法则
潜意识
催眠术
潜能开发
速读教程
励志名言
经典语录
电子课本
早教
幼教
幼儿
作文
词语
句子
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诗词阅读
古诗文阅读
记叙文
现代文
说明文
议论文
小学阅读网
初中阅读网
高中阅读网
故事会
读者
意林
青年文摘
诗词大全
古诗名句
诗歌鉴赏
励志故事
励志文章
伤感文章
伤感故事
伤感散文
人生感悟
哲理故事
心灵鸡汤
精品推荐:
逍遥右脑
>
阅读答案网
>
古诗文阅读
>
分析意境型--古诗词鉴赏试题问答模式技巧练习与解答分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即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
生活
真实、有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
诗歌
的形象来完成。如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
伤感
之作,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夕阳、断肠人。我们由此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一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即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此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生动优美)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鉴赏】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练习一: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答:(步骤一)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二)这是一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暮春图。(步骤三)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鉴赏】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在,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练习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答:(步骤一)这首诗写夏日午睡方醒的所见所感:幽静的院子,凉爽的竹席,略显清明的隔帘榴花,还有满地的树阴,真是幽深静谧。(步骤二)这是一幅清凉静谧夏日午憩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鉴赏】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第三句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锓髅嬷小
练习三: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答:(步骤一)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步骤二)这是一幅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步骤三)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鉴赏】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练习四: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西 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答:(步骤一)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步骤二)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鉴赏】“西楼”即诗中的“朱楼”,所以称“西楼”,恐与东面的海相对而言。它的位置当是依山面海。此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与气势,描绘出海滨自然界特有时刻的壮美情态;并披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给人一种崇高的审美感受。首句写西楼前面的景色,直接截取了风云变幻的高潮的顷刻:乌云低垂,水天一色,只见海浪拍岸,宛如骏马驰骋,去而复回,呈现出一种动与力的壮美。第二句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雷雨迫在眉睫的情态:忽然北风卷过,挟带数声震耳欲聋的雷响,平添了赫然的声势,壮美之情益显。“吹起”二字可谓笔力千钧,十足显示出了狂飙的威力。在这场威武雄壮的戏剧中,“北风”是个最佳的配角。风是雨的使者,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雷雨之前这个自然特征加以渲染,令人赞叹。第三句,“箔”是用苇或秫秸织成的帘子。此句在全诗结构的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也即诗人把搂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按常理,风雨将至,应当闭窗才是。但诗人此时要敞开四面的窗户,原因何在呢?“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在尾句道出了内心的豪情,也解除了读者疑问。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诗人最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他要看“急雨”冲刷这重峦叠嶂的更为壮美的画卷,他要享受“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诗中一个“卧”字耐人寻味,它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练习五:作者对乌衣巷的描写有一种怎样的情境氛围,请简要分析。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答:(步骤一)东晋时乌衣巷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于达官贵族的房基,偏斜的夕阳在巷口拉长了影子,夕阳残照中,燕子在百姓的屋舍上翻飞。(步骤二)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萧索悲凉的画面。(步骤三)在这个画面中,涂抹出了诗人感慨沧海桑田,繁华不再、
人生
多变的深意。【鉴赏】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
历史
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闹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灸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练习六:简析上阕“缺月”“漏断”“孤鸿”几个意象的作用。卜算子•黄州定惠隐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冬,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答:(步骤一)词首二句,描绘了残缺之月、疏落之梧桐,断尽之滴漏诸寒瑟、凄冷的意象,层层渲染。(步骤二)组成了一幅萧瑟、寂静的寒夜之景。(步骤三)隐喻了词人所处的阴冷、暗淡的社会政治环境,烘托了词人孤寂无眠的心情。【鉴赏】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1316241.html
相关阅读:
《秋词》(刘禹锡)与《行秋》(徐玑)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阅读及答案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及试题解答(上)
《清史稿?李天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雍陶《天津桥春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益阳市中考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主题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阅读答案
《求知之道》阅读训练及答案
《【南吕】金字经?梅边》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黄得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杨万里《三江小渡(溪水将桥不复回)》阅读练习及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阅读附答案
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靖《山馆》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欧阳修《记旧本韩王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推荐阅读
王士?的《真州绝句》阅读答案及赏析
真州绝句 王士?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试……
赵鼎《蝶恋花?河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河中作 赵鼎 尽日东风吹绿树。向晚轻寒,数点催花……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阅读答案附赏析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
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阅读答案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
《宋史?张汝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
阅读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
相关阅读
来鹄《除夜》于谦《除夜太原寒甚》阅读答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石壁》阅读练习
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类解
徐再思《【中吕】朝天子?西湖》阅读及答
李清照《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省
杜甫《曲江二首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
沈?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阅读答案附
《晋书?阳裕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空曙《峡口送友人》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