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
.“
老夫聊发少狂”
中的“
狂”
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3
分)
22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1
.“
狂”
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
狂”
;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
狂”
)。
22
.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诗词赏析参考】
在作者生活的代,宋朝的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虽订立过屈辱的和约,
可是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的。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后段从打猎引申到“
天狼”
,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全篇的气概都很豪迈,大有“
横槊赋诗”
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的吴侬软语,变成可报国立功的黄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1075
)冬。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此词一反“
诗庄词媚”
的传统观念,“
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
狂”
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四十,正值盛,不应言老,却自称“
老夫”
,又言“
聊发”
,与“
少”
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
,一“
卷”
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
老夫”
的“
狂”
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
老夫”
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
老”
衬“
狂”
,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天狼”
,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
觉天风海雨逼人”
。词中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
狂”
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史弥珍的名篇。
9.从词的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阙重在
叙事(或描写)
,下阙重在
抒怀(抒情)
。(2分)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意思对即可)?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意思对即可)
11
.
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B )
A.
词的上片
“
老夫聊发少狂,左牵黄,右擎苍。
”
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的豪情。
B.词的上片“倾城”一语,突出观猎盛况。
C.
词的下片运用
“
射天狼
”
的典故表达苏辙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立功的决心。
D.词的上片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373138.html
相关阅读:对比阅读《望夫石 王建》《望夫山 刘禹锡》
《清平乐 春晓》阅读答案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阅读答案
《秋日寄满子权①》阅读答案
《遣悲怀 元稹》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