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
)“
诗眼”
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3
分)
(2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诗眼是“
静”
,(1
分)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因此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
静”
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
静”
是诗中之眼。(2
分)
(2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和平之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了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3
分)(补充: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诗歌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
天涯”
上承“
归去”
,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
静”
字描绘出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结句“
兵气”
,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
销”
字,直贯句末,且与“
静处”
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375989.html
相关阅读:《汉江临泛》阅读答案附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阅读答案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阅读答案
《眼儿媚 玉京曾忆昔繁华》阅读答案
《移家别湖上亭》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