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陆游《书愤》阅读答案及赏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词阅读及答案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大型战船。②金国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将金兵击退。③诗人与金兵在大散关曾发生遭遇战。

1.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2分)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人名)的典故。(1分)

3.本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2.诸葛亮

3.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阅读练习二: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参考:

1、怀什么古颔联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古事):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充满豪情气势。尾联叙事抒情,写了诸葛亮(古人)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2、作者的情感态度:结合首联和颈联表达出作者渴望报国、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壮志未酬,却事已高的悲愤沉痛,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同病相怜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3、艺术手法: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阅读练习三: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对比

2.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诗歌的倒装性)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欲图收复失地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愤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赏析: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书愤》前四句是回顾往事,首联塑造了诗人早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接着将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江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但塞上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壮志未酬,鬓发先斑。《出师表》名传于世,千百来又有谁能与诸葛亮相比!尾联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自己也会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国之志至死不移。

诗的开头写的是青时的认识和志向。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因此,一个艰字就饱含着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愤,也包含着报国无门的无奈。然而,在那时,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却像山一样。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贴切,可以从山之高联想到豪气万丈,壮志凌云,也可以从山之凝重、不可动摇,联想到坚忍不拔,无可动摇之志。这便是诗人轻时的写照。接着两句便是对抗金英雄的追思,其中虽无一个动词出现,但在读者面前就呈现着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出高昂的战斗情绪,极有鼓舞人心的作用。诗人通过今昔之对比,从而突出了对现实状况的不满,隐含着一种愤懑的情绪。南朝宋时的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唐朝名将李?也被唐太宗比为长城,因而诗人要效法他们的精神,以塞上长城自比,以为能成为一个抗敌的英雄。然而,壮志未酬,已生华发,这是以沉痛的笔调,抒发了对苟安而不思抗金的投降派的极度愤慨。最后,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叹息南宋朝廷中就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之人,用以表明对朝廷不思恢复中原的气愤。对于一个志在立功却怀才不遇,光阴蹉跎而难以作为者来说,能不幽愤哀伤吗?此诗虽然没有用一个愤字,但是胸中那郁积之愤在字里行间仍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爱国之情将永远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376516.html

相关阅读:忆江南阅读答案
史达组《绮罗香?咏春雨》阅读答案鉴赏赏析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重阳 高适》阅读答案鉴赏
陈子龙《江城子?病起春尽》阅读答案及赏析
中考必考古诗词中典故出处、古义、诗中义、表达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