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独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作者介绍】秦观(
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
1085
)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赏析】秦观的《画堂春
?
落红铺径》是一首春归伤怀之词,其在情感的流露上没有一般的伤春词作那么一股断肠长恨般的呼号,而是有着一种纤柔婉约的特点。通读全词,可以感觉到词人的情感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
落红铺径
”
伤春归。词人首先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起,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句句写景,句句也都写了伤春之情。而这种伤春之情,却是几分无奈中又有着几分平和。你看,词人写春归之景,都避用浓重之笔、鲜明字眼。写
“
落花
”
只是
“
铺径
”
,写春
“
水
”
只是平池,写
“
小雨
”
只是
“
霏霏
”
,即使写
“
杏园
”
用了
“
憔悴
”
二字,表明春日之已去,但也并不是
“
落红无数
”“
狼藉一园
”
的残状,写
“
杜鹃
”
,也只是用了一个
“
啼
”
字,并不像
“
杜鹃啼血
”“
子规声断
”
那样悲惨。正如周济在《宋四家词选
?
序论》所言:
“
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
无奈春归
”
,直抒胸臆,总括上片。情不自禁地流露也了对于春日归去的那一番无可奈何之情。
“
独捻花枝
”
惜春归。于写景之中,已见词人手法的纤柔婉约,于下片的
“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独捻花枝
”
二句的写人中,则更可见出词人的这一风格。这一句,大约是化用于冯延巳的
“
闲引鸳鸯香径时在,手?红杏蕊
”
二句。在通常的词作中,
“
独上
”“
凭栏
”
之后,不是
“
望断
”
,就是
“
肠断
”
。而在秦观的笔下,是一个
“
独捻花枝
”
于
“
柳外画楼
”
之上的形象。
“
柳外画楼
”
,是多么的富有情趣,如果能留住美好春光,那将是多么的让人惬意、欢欣!于是,便反复地
“
捻
”
着手中的花枝,不愿轻易抛去。也许,在词人的心中,把持了这一枝花,便是把持了整个的春天。是啊,词人于这一
“
捻
”
字中所寄托的情感,有多少言语才能表明,又有多少言语能够表明?
把惜春之情,寄于不经意的一个行为之中,可谓含蓄蕴藉。
“
放花无语
”
任春归。尽管词人对于春的归去大为伤怀,大为怜惜,可最终却是
“
放花无语对斜晖
”
。这是怎样的一种举动,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呀
!——
多数词作中,所谓伤春惜花的表现都是
“
看花
”
、
“
插花
”
、
“
折花
”
、
“
簪花
”
,甚至还有
“
葬花
”
,而这里却是着一轻轻的
“
放
”
字,显得多么自然,多么的不经意,又显得多么的无奈与怜惜!再加以
“
无语
”
和
“
对斜晖
”
,那种伤感而无奈的情感便显得更加幽远深长了。也许,词人已认识到,对于自然的运行,对于春光的流逝,任何人力都是无法变其一丝一毫的,既然留之不住,便不如任其归去吧;这样,或许会有所释怀,有所慰藉。可以说,结句
“
此恨谁知
”
,也正是词人情感复杂幽微的自叹之语。
通读全词,我们也可以把词人对于春的留念理解为是对于美好华的留念,那么,全词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虽然美好华已过,但也不必过于哀伤,既然过去的不可挽回,还是正视现实,面对未来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376681.html
相关阅读:古诗阅读《渡湘江》参考答案
《菩萨蛮 李清照》阅读答案
《春夕 崔涂》阅读答案
《《饮酒》(其五)》阅读鉴赏及答案
《梅 沈钦圻》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