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杨万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阅读练习及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①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②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③。
  
  唤渠④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⑤,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
  
  ①抛秧: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②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③胛:肩胛骨。这里指肩膀。④渠:他,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⑤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
  
  1.此诗是一幅描绘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进行赏析。(4分)
  
  3.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3分)
  
  4.“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
  
  5.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此句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内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2分);也突出了农忙抢种的题旨(1分)。(共4分)
  
  2.示例: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平实,又可暗示分工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最妙的是尾联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把送饭的也拉上差了。(选以上任意一联解说,3分)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对答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达效果1分)(共4分)
  
  3.全家参与(1分),冒雨进行(1分),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1分)。
  
  4.比喻(1分)。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1分),突出了劳动的艰辛(1分)。
  
  5.“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2分);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401853.html

相关阅读:蒋士铨《苏幕遮?大明湖泛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韩世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明史?张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洪迈《存亡大计》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韦庄《忆昔》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