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塞下曲(其二)》《湖上晚归》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诗词阅读及答案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了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2分)将军夜行,误以石为虎,箭射入石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将军勇武过人。诗一开始就渲染猛虎袭的紧张气氛,为将军误射作好铺垫,同时也写出了将军的高度警觉性;后两句箭没在石中的情景,以戏剧性的结果烘托出将军那非凡的臂力和高超的箭术,表达了作者对将军的赞美之情。(2分)

解析:诗的前两句是对环境的描写,对人物形象起一个渲染的作用,后两句正面写将军的武艺高强。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要注意四点: ①作品的情节对人物的刻画。②抓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④诗中作者的评论。常见提问模式:对这首诗中的某某形象做简要分析,解题步骤:形象——特征——意义(情感)。

(2)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寒钟过雨声”哪个字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1分)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答“寒”字也可,寒冷的意思,作者在雨中听到钟声觉得一阵寒意,(1分)运用通感手法,化听觉为触觉,(1分)形象地表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天寒意。(1分))

解析:3分。字义1分,手法1分,效果1分。先确定“寒”的意思,“寒”有“寒冷”的意思,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思路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词鉴赏】

《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

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 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只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乔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津津乐道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恰好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不是石孔,不是石缝,也不是石面,而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湖上晚归》这首诗写湖上晚归所见暮秋景致,题材本属熟见。然而由于作者体察入微而又独具手眼,不仅精择富于特征的意象构筑画面,而且炼字锻句,刻意为工, 真切地传达了他的感受, 铸塑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 写晚, 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湿云”,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晚归”。而一“重”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这一“出”字又颇妙, 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 “出”, 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 “出”。晴以衬阴, 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颔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败叶”,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寒钟过雨声”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归”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半檐”,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移步换形”,这里却以景的 “换形”而暗写了人的 “移步”。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动”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伫立湖边,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人”。因为作者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 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 “景”, 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人” 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 所谓 “景中有人”。这正是此诗佳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407580.html

相关阅读:《偶见》《点绛唇》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范成大《醉落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
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阅读答案试题鉴赏赏析欣赏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轼》阅读答案鉴赏
山寺夜起 阅读答案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