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宋
葛长庚
【作者介绍】葛长庚(
1194 -
?)字白叟,号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人。入道武夷山。嘉定中,诏征赴阙,馆太乙宫,封紫清明道真人。善篆隶草书,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观。所著《海琼集》,附词一卷。杨慎《词品》卷二谓其《念奴娇。武昌怀古》云:
“
此调雄壮,有意效坡仙乎。
”
又称其他所作
“
亦有思致,不愧词人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
“
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其《虞美人》诸阕,意极缠绵,语极俊爽,可以步武稼轩,远出竹山之右。
”
又卷八:
“
葛长庚词,脱尽方外气,李易安词却未脱尽闺阁气。然以两家较之,仍是易安为胜。
”
【赏析】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道家不止与教内师友交往,同时也有不少尘俗中的朋友。此词,便是南宋著名道家葛长庚结合表现羁旅行役苦况而抒发挚友间的深厚情谊之什,读来很有人情味,非无人间烟火气可比。
“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
;突兀而起,引人关注;就其句型看,为写景对偶句,工整而流畅,绘出一幅由远而近层次分明的春暮山川图;而且如此山川景色,实为送行者和远行人伫立江岸之即目所见,故虽仅止写景而惜别之情已隐隐可见。紧接上一句
“
相留相送
”
,才把此词抒发离情的旨意点醒,并写出了送行者(即作者的挚友)对于远行人(即作者自己),先是
“
相留
”
而不可能才一直
“
相送
”
到了江岸,仅此四字已能见出他们朋友间的情谊是何等厚笃!
“
时见以燕语风墙
”
:写远行人因天色已晚,只好告别登舟、离岸远去,可身坐舱内,犹闻风樯之上双燕呢喃细语,似乎正替代着送行者还在谆谆叮嘱哩!这是化用杜甫《发潭州》
“
樯燕语留人
”
句意,特别显得深婉含蓄。下面
“
满目
”
三句进一步
写作
者即远行人独坐舱中之所见、所想、所行:
“
满目飞花万点
”
,即为他所到的两岸暮春景色,花飞花落春去也,怎不叫他愁肠万转呢?这正如北宋秦观《千秋岁》所写的
“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回首故人千里
”
,即为他之所想,回头看看已离开送行者送别的江岸是很远了,大概足有千里以上吧,正是在这样夸张的描述中又一次传达他对挚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
把酒沃愁肠
”
,即为他之所行,他不禁离别愁绪和旅途寂寞,便酌酒自饮,借以消愁,可是效果极差,确乃借酒消愁愁更愁啊!上片最后两句
“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
;表明他想到空中雁群飞到衡山首峰回雁峰犹能折回,而自己这次远行却还要绕过衡山继续南下,去到那烟树茫茫的极远极远的地方,真乃人不如鸟啊!这就把他所感到的羁思旅愁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
;这是下片换头处的三句,为十分均匀工稳的扇对。其意象暗示,作为远行人的作者早已舍舟登岸,而换乘马匹行进。这天,他虽跋涉劳顿,可晚宿旅舍却难以成眠,耳听更漏之声将尽,眼看油灯火焰正短,天快亮了,又将踏上征途,再去体验一番
“
踏花归去马蹄香
”
的特殊况味。如此过片描述,既能承上转下,又有浓化羁思旅愁,从而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真乃一笔多能。接下去两句是
“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
:他骑马远去,似无根
“
浮云
”
,似飘零
“
飞絮
”
;一路上除
“
一身将影
”
之外,更无伴随者,多么凄苦啊!无疑,二句的潜语是:对照之下,朋友们相聚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那才欢快至极。紧接着
“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
三句,还承接上意推想开去,意谓而今而后,我总会在遥远的天涯海角奔波难已,不知将有多少个风前月下那样的美好日子却是孤独地度过,那时也许较之今日跋涉于途中的愁苦还倍加凄凉哩!这样,就把他的旅愁别苦之思推上了顶峰,完成了本词的主题。这三句,就自然语序看,一、二句是作了颠倒的;就表现手法而言,可以说是加一倍写法的成功运用。最后,以
“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
二句作结:如此结语内蕴是丰富而深沉的但又未明白说出,能促人咀味;其意象又与开头所写春日暮色相映照,能给人以呼应灵活及圆转流动的美感。
综合观之,此词
写作
,既得到苏轼友谊的词灌溉,又受到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启迪,更为可贵的是将两类词的写法结合起来,使之具有了新的风貌,这不能不说作者创作有蓝出之功。再此,此词上下片结尾都是以景作结的,都有
“
以迷离称隽
”
的艺术效果,烟云满目,似幻若梦,颇具朦胧之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408911.html
相关阅读:《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阅读答案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阅读答案
《窗前木芙蓉》赏析
《秋兴(其三) 杜甫》阅读答案
《未展芭蕉》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