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薛媛①
欲下丹青笔②
,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③
,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释】①
写真:画人像。薛媛,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愧疚,终与妻团聚。②
丹青笔:画笔。③
索寞:憔悴。
8.
诗中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结合诗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9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概括说明。(4
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
答案要点: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或正面描写亦可)(要点各一分,分析各一分)。
9.
(1
)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2
)忧虑丈夫移情别恋 的苦痛。(3
)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忠于爱情的提醒。(答出两点即可)
附一:诗歌鉴赏
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
善书画,妙属文”
(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疚愧,终与妻团聚。
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
别依丝萝”
的苦衷。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诗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
丹青”
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怎么画呢?还是“
先拈宝镜”
,照照容颜吧。可是一“
拈宝镜”
,却给她带来一股“
寒”
意。“
宝镜”
为什么“
寒”
?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
寒”
的感觉呢?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呢?一“
寒”
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翠,而今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
惊”
是因为“
颜索寞”
而引起的心理活动。“
已惊”
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今日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
颜索寞”
,明显易见;“
鬓凋残”
细微难察,用“
渐觉”
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泪眼”
代指诗人的肖像,“
愁肠”
指心灵的痛苦。一“
易”
一“
难”
,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
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
当是脱胎于此。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
恐”
,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
浑”
,全也。一“
恐”
一“
浑”
,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察觉丈夫已有“
别依丝萝”
、把糟糠之情全“
忘却”
的意向。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作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回心转意的余地。一“
恐”
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来,可谓用心良苦。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
时展画图看”
,遥应首句,语短情长。
此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它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和痛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443847.html
相关阅读:《宿云梦馆 欧阳修》阅读答案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
《度破讷沙(其二)李益》阅读答案
《赋得暮雨送李胄》阅读答案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