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古代诗歌,怎样才能做到心领神会呢?《考试说明》有明确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就提示我们读诗时须弄清诗中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以及怎样写,我们阅读古诗时不妨从三方面入手:咀嚼语言、读懂原诗;感受形象、领悟意境;琢磨方法、体味艺术。
(一).咀嚼语言、读懂原诗
叶圣陶先生说过:
“
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起来似乎浅近,但确是最基本的。
”
古人十分注重炼字,
“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
,
“
两句三得,一吟双泪流
”
,可见古诗的语言常常是凝练含蓄、耐人寻味的,读诗就得认真地咀嚼把握诗中的关键字眼,比如
“
僧敲月下门
”
中的
“
敲
”
,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中的
“
绿
”
,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中的
“
闹
”
,它们的妙处早已为人们所称道。再比如唐代王维《过香积寺》中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中的
“
咽
”“
冷
”
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孤寂幽静的景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森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此外诗歌中的细节描写也不容忽视,赵师秀的《约客》中
“
闲敲棋子落灯花
”
的细节,一个
“
敲
”
字传神地表达出客人久久不至时焦躁不安的情绪。元稹的《行宫》中白头宫女们
“
闲坐说玄宗
”
的细节,蕴涵丰富,这些宫女们由红颜到白发,在冷宫中痛苦煎熬了一生,可谓心中怨悔无重数,她们闲谈玄宗昔时的繁华,聊以消磨这难熬的时光,往事的欢乐越发衬托出此时的宫女们万念俱毁、心如死水。
另外对诗中所用到的修辞,也应细细体会其中的妙处。如李清照《如梦令》中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诗人采用了设问和借代的手法,表达出对春光的惜别和留恋。再看秦观《春日》诗中
“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
两句,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一夜雷雨过后芍药和蔷薇仿佛多情的少女泪光晶莹、娇弱慵懒的神情、形态。别具情味,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二).感受形象、领悟意境
常言道
“
诗言志
”“
词言情
”
,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形象大致可分为景物形象、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古人云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我们通过分析形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请看杜甫的《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和平的意境,透露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人生理想,诗中所描绘的既是景物形象,更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
·
咏梅》中的梅花就是一个孤高寂寞、备受嫉妒打击,即使
“
零落成泥
”
也节操不改的爱国志士的形象。于谦《石灰吟》中的石灰是一位不惧怕各种打击,不怕粉身碎骨,
“
要留情白在人间
”
的清官形象。
所谓生活场景就是诗人通过艺术概括和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读到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之句,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江边送别图,诗人久久不愿离去,目送孤帆远影渐去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处,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再看蒋捷的《虞美人
·
听雨》:
少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诗人选取了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三幅生活场景,表现了少的欢乐、中的失意和晚的无奈。抒发出诗人独特的人生感悟。
古诗里不少篇章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而突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请看陆游的《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听到屋外的风雨声,仿佛自己指挥着千军万马奔赴冰天雪地的北方,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搏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塑造了一位迈孤独、身体衰弱、穷且益坚、壮心不已的勇士形象,表达了杀敌报国的急切而壮烈的情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455997.html
相关阅读:《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阅读答案
如何做中考诗词鉴赏题?
《宿江边阁 杜甫》阅读答案
八下古诗词赏析及答案
王安石《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