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嵇曾筠《明生员傅先生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嵇曾筠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阳曲人。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十四,督学文太清拔入庠。袁临候继咸①,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山益发愤下帷。崇祯丙子,继咸为直指②张孙振诬诋下狱。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后继咸官南方,数召山,山终不往。
  
  国朝定鼎,自九江执继咸北上,山乃潜入都,密候继咸起居。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
  
  山性至孝,父之谟病笃,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旬日父愈,人谓孝通神明。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弟殁,抚遗孤过于己子。失偶时二十七,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
  
  自李自成犯京师,明庄烈皇帝殉国,山遂绝意进取,弃青衿为黄冠,号石道人。衣草履,时遨游于平定、祁汾间,所至有墨痕笔迹。工诗赋,善古文词,临池得二王神理,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精岐黄术③,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家故饶,至是渐益窭,安贫乐道泊如也。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康熙戊午,诏举博学宏词,廷臣交章荐山,山坚以老病辞。当事者立迫就道,道称股病不能行,肩舆舁入都,卧旅邸不赴试。满汉王公九卿、贤士大夫,下逮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就见者罗溢其门,子眉送迎常不及。山但欹倚榻上言∶“衰老不可为礼。”诸贵人益以此重山,弗之怪也。
  
  明三月,念其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归愈澹泊,自甘僻居远村,不入城府。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又六卒,远近会葬者,数千百人。
  
  嵇礼斋曰∶先生盖有道而隐者也。至若义白知己之冤,其贤于世之平居师友相亲慕,临难背负,不一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亦远矣。先生真无愧哉!
  
  (选自《师善堂集》,有删改)
  
  【注释】①袁临候继咸:袁继咸,明代大臣,提山山西时上疏抨击权贵,遭宦党诬陷,解京治罪,傅山等百余人追随至京为之辩诬。明亡后拒降被杀。临候,官职名。②直指,官职名,“直指使者”的简称。③岐黄,指上古时代的两位医学家岐伯和黄帝。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 甫:刚刚,才
  
  B.家故饶,至是渐益窭 窭:贫穷、穷困
  
  C.下逮市井细民,莫不重山行义 逮:抓,逮捕
  
  D.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 遗:遗骨,遗骸
  
  10.下列各组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傅山品行高尚的一组是
  
  ①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②一见深器之,时以道学相期许③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④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⑤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⑥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山的父亲得了重病,他朝夕在神像前跪拜,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才使得父亲得以康复。
  
  B.在傅山的帮助下,袁继咸得以昭雪。后来袁继咸多次召他南下,他不图报答,始终没有前往。
  
  C.傅山被放归后,更加淡泊名利,不愿为官,甘愿住在偏远的村庄,足迹不愿踏进城镇、官府。
  
  D.傅山自幼聪慧,袁继咸很器重他。袁继咸蒙受冤屈时,傅山奔走千里,历经艰辛为袁继咸伸冤。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
  
  (2)精岐黄术,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
  
  (3)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
  
  答案:
  
  9.D(逮:至,到。)
  
  10.C(①写傅山的聪明天赋;②是袁继咸对傅山的器重和期望;⑤写别人对他的赏识与安排。C项,③有情有义,④至孝,⑥宽容。)
  
  11.B(“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人谓孝通神明”,是别人认为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并非是真实的。)
  
  B卷:1.C2.D3.A4.B5.A6.A7.C8.D9.C10.B11.A
  
  12.⑴(他)友善地爱护几个弟弟,先祖留下来的遗产,弟弟们抢占了一大半,他一生没有埋怨的脸色。
  
  ⑵(他)精通医术,登门求医的人经常挤满了屋子,无论身份贵贱他都一样对待。
  
  ⑶这样钦敬他名声的人更多了,都迂回绕道前往拜见他,希望能以见他一面为荣耀。
  
  【参考译文】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
  
  傅山小时候就聪慧过人,读书时十行一下浏览而过,过目就能背诵。十四岁,督学文太清选拔他到学校(学习)。袁继咸一见就很器重他,时常用道义和学问激励他,傅山更加勤奋闭门苦读。崇祯丙子,袁继咸被直指使者张孙振诬陷诋毁下到狱中。傅山徒步奔走千里,赶到京城为他申辩冤屈。张孙振大怒,到处搜捕傅山,傅山穿着破衣烂衫,四处辗转躲藏,经受了很多挫折但不退缩,最终袁继咸的冤情得以真相大白。当时,傅山为人仗义的名声传遍天下。后来,袁继咸到南方做官,多次召傅山前往,但傅山最终也没去。
  
  清朝建立后,朝廷从九江押着袁继咸北上,傅山就潜入到都城,悄悄伺候袁继咸的日常起居。袁继咸被杀,傅山收藏他的遗骨返归家乡。
  
  傅山为人特别重孝道,他的父亲傅之谟病重,他从早到晚虔诚地在神像前跪拜,愿意以身代替父亲。十天后,他的父亲病情痊愈,人们都说是傅山的至孝感化了神明。(他)友善地爱护几个弟弟,先祖留下来的遗产,弟弟们抢占了一大半,他一生没有埋怨的脸色。弟弟死后,他抚养弟弟的遗孤胜过对待自己的孩子。傅山丧妻时刚二十七岁,儿子傅眉刚刚五岁,他发誓终生不再续娶。
  
  自从李自成进攻京城,明庄烈皇帝殉国(指明朝灭亡)以后,傅山就断绝了求取功名的意念,抛弃读书人穿的青衣戴上黄帽子(指出家当道士)。他穿着草鞋,时常遨游在平定、祁汾之间,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笔墨的痕迹。他工于写诗赋文,擅长古文词章,学习书法得到了王羲之、王献之的精髓,他博览古今典籍,百家诸子的文章没有不深通广晓的。(他)还精通医术,登门求医的人经常挤满了屋子,无论身份贵贱他都一样对待。他家里本来还算富有,此时渐渐贫困,但他安贫乐道,恬然淡泊。房舍田产宅院,大多被小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他一概置之不理。
  
  康熙戊午,皇帝下诏举行博学宏词科考试,朝中大臣呈递奏章推荐傅山,傅山以老多病为由坚决拒绝。但是当权者强逼着他上道赴京应试,傅山在半道上称腿有病不能走路,于是就让别人用轿子抬着他入京,到了京城,他却躺在旅店里不去赴试。满族和汉族的王公大臣、贤良之士,下至平明百姓,没有不推崇傅山品行道义的,求见的人列满了他的门庭,儿子子眉送客迎客经常来不及。傅山只是靠在床榻上说:“(我)身体衰弱不能行礼。”众多的身份显贵的人因此尊重傅山,不责怪他。
  
  第二三月,朝廷念他迈,特授予他内阁中书的官职,着令地方官去慰问他,于是傅山得以放归故里。回到故里后,他更加清静淡泊,自己甘愿居住在偏僻的山村,不再进入城镇和官府。这样钦敬他名声的人更多了,都迂回绕道前往拜见他,希望能以见他一面为荣耀。又过了六,傅山去世,远近来参加葬礼的多达数千人。
  
  我说:傅山先生大概是那种坚守道义而隐居的人。至于为节义伸张知己的冤屈,他比世上那些师友间平常相亲相慕,一旦临难就背弃,却不出手相救,冷漠如同不相识的人贤明太多了。傅山先生真是无愧于贤明的称号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464597.html

相关阅读:《宋史?刘温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薛昂夫《山坡羊?述怀》阅读及答案
刘庭信《【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理解及答案
柳宗元《永州铁炉步志》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