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
答案:
16、C(冲:要冲,交通要道)17、C(C 项,结构助词,的。A 项,代词,代指买壁张氏园;副词,表反诘,难道。B 项,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并列;D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18、D(“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佳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题中只选取其中一个方面,因此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19、(1)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2)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 20、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 义求志/无适而不可。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灵璧。张氏的园亭位于汴水的北面。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出。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遗风。
我在徐州做了两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我打算在泗水滨买地归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三月二十七日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490564.html
相关阅读:陈亮《诸葛孔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晋书?王徽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及参考答案
陆容《阿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孝标《王安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