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新唐书?杜如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
  
  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寻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
  
  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食三千户,别食益州千三百户。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
  
  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可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
  
  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四十六,帝哭为恸,赠开府仪同三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
  
  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如晦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者虽多,不足吝吝:可惜.
  
  B.僚属共才之才:认为有才能
  
  C.医候之使道相属属:嘱咐
  
  D.及葬,加司空,谥曰成谥:据一生品德行为而评定称号
  
  5.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杜如晦深受太宗器重的一项是(3分)
  
  ①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②因表留幕府③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④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⑤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⑥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如晦轻时有大志,能决断。在参加吏部预选时得到高孝基的称赞,认为他有栋梁之才。
  
  B.由于得到房玄龄的举荐,杜如晦深受唐太宗重用。后来担任宰相,出谋划策,制定宪章制度,成为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C.许多同僚对杜如晦的才能十分称赞。但也有人对他深受皇帝的器重有异议,上书说一个人不可兼任几个职位,暗中讽喻杜如晦等人,受到唐太宗的斥责。
  
  D.杜如晦英早逝,皇帝非常痛惜。在他死后加官爵,赐谥号,并且亲自撰文表示哀悼。
  
  7.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大王若终守?,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
  
  (2)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
  
  答案:
  
  4.C(属:连接)
  
  5.C(①是高孝基对杜如晦的评价,④是表现杜如晦的才能和僚属对他的称赞)
  
  6.D(唐太宗要求虞世南勒文时要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并没有说亲自撰写文章,是错误理解和无中生有)
  
  7.(10分,每小题5分)(1)大王如果终生守住自己的封地,杜如晦没有什么用处;但想要管理整个国家,放弃杜如晦就没有可以跟你一起建功立业的人。(得分点:守藩,无所事,经营,共功者,句意)
  
  (2)杜如晦与玄龄一起掌管朝政,推举贤能的士子,降没才能的官员的职位,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得分点:引,士贤者的定语后置,下不肖,得职,句意)
  
  【参考译文】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轻时英气勃发,性格豪爽,喜欢读书,自己风流倜傥,胸中怀大志,面对事情能果断。隋朝大业间,参加吏部的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认为他有大才,对他说:“你应当是栋梁之才,有大用,希望保持美好的德行。”于是补授他担任滏阳县尉,杜如晦弃官离开。
  
  唐高祖平定京城,秦王推举杜如晦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外调陕州人总管府长史。当时秦王府属官大多外调,秦王担忧。房玄龄说:“离开的人虽然多,但不值得可惜,但杜如晦是能够辅佐大王您的大才。大王如果终生守住自己的封地,杜如晦没有什么用处;但想要管理整个国家,放弃杜如晦就没有可以跟你一起建功立业的人。”秦王大惊说:“如果您不说。我差点失去了他!”于是上表把杜如晦留在了幕府。
  
  杜如晦跟随秦王征战讨伐,经常参与谋划机密大事。当时正值事务多,如晦裁决处理事情没有保留,同僚属官一起认为他有大才,(他的才华)看不见边际。秦王封为皇太子,被授予授左庶子,升任兵部尚书,进封为蔡国公,食邑三千户,同时食邑益州千三百户。不久任检校侍中,加任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
  
  杜如晦与玄龄一起掌管朝政,推举贤能的士子,没才能的官员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认为一人不可以执掌几个职位,暗中指责劝谏如晦等人。唐太宗说:“玄龄、如晦不是凭借着以前的功勋提拔的,只是他们的才能可以跟我一起治理天下,师合想要用这来离间吾我们君臣的关系吗?“
  
  很久以后,因为生病辞去了官职,唐太宗下诏像原来一样供给他俸禄并送到他的府邸,太宗派出的医生和看望他的使者在路途中一个接一个。恰逢他的病加重,太宗下诏书让皇太子亲自问候,太宗亲自来到他家中看望他,声音哽咽的抚慰他。死了,享四十六,皇帝为他哭的非常悲伤,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到他落葬,追加为司空,谥曰成。亲自下诏书虞世南在墓碑上刻上碑文,让他表达自己对杜如晦沉痛悼念的意思。
  
  在杜如晦担任宰相时,国家刚刚安定,官府体系,规章制度,全都是他和房玄龄两人讨论决定的。每当在皇帝处讨论事务,房玄龄一定会说:“不是杜如晦就没有人可以谋划这件事。”等到杜如晦来到,最终还是用房玄龄的计策。因为杜如晦长于决断而房玄龄擅长谋划,两人非常了解,所以能同心协力,来辅佐皇上,当世之人说起良相,一定是称赞房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513236.html

相关阅读:邵景瞻《贞烈墓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吴书?吾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戈鲲化《甬上竹枝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蔡廷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