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三国志?王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古诗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也。凌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转在青州。后从曹休征吴,与贼遇于夹石,休军失利,凌力战决围,休得免难。仍徙为扬、豫州刺史,咸得军民之欢心。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是时,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凌就迁为司空。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凌、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愚遣将张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凌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语子广,广言:“废立大事,勿为祸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凌阴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谢罪送印绶节钺。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凌,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凌至项,饮药死。乃穷治其事,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皆加追戮,陈尸斫棺,载在方策。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节选自《三国志•王?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 所在:担任官职的地方。B.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 逆击:调头攻击。C.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 典兵:掌握兵权。D.乃穷治其事,彪赐死 穷治:彻底追查。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谢罪/送印绶节钺B.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谢罪/送印绶节钺C.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谢罪/送印绶节钺D.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 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谢罪/送印绶节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凌因受曹操赏识进入丞相府,长期对东吴作战,历任兖州刺史、青州刺史、扬州刺史、豫州刺史等,多次受到封赏,最后官至太尉。B.王凌和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图谋废掉幼的皇帝曹芳,用长而有才的曹彪代替,王凌也和儿子王广商量此事,王广表示赞同。C.起事之前,令狐愚病死了,黄华和杨弘将王凌造反之事报告了宣王司马懿,司马懿亲自率军讨伐。眼看大势已去,王凌投降,后在项城服毒自杀。D.王凌政绩突出,军功显赫,也有荣耀的官位。但因野心太大,志向不切实际,招来了大祸,宗族遭诛,自己死后遭陈尸斫棺之辱,真是糊涂啊。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2)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答案】4.B5.C6.B7.(1)刚到豫州时,王凌表彰当地先贤的后代,求访没有显达的俊才,各方面都有法令教化,声誉极好。(“旌”翻译为“表彰”1分,“显”译为“显达”1分,“条教”译为“法规教令”1分,“意义”译为“美名,声誉”1分,大意1分。)(2)王凌和令狐愚的罪行应该像过去典籍上记载的那样受罚。于是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在邻近的市肆暴尸示众三日。又将他们的印绶、朝服一起烧掉。(“宜”译为“应该”1分,“发”翻译为“打开、挖开”1分, “暴尸于所近市”状语后置句1分, “所近市”译为“邻近的市肆”1分,大意1分。)【解析】4.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B.逆击:迎头攻击。逆,迎战。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较翻译句子要容易一些。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解答本题,首先要通晓文意,然后再沿波探源抓标志。一是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意思,二是要凭借自己的文言语感,三是对古代文化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以上几点综合思考去做。本题以语言内部相对完善的独立单位为主,考查对文意的把握,要根据意思和结构特点进行推断。分析可知,C.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谢罪,送印绶节钺。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旌”翻译为“表彰”,“显”译为“显达”,“条教”译为“法规教令”,“意义”译为“美名,声誉”;(2)“宜”译为“应该”,“发”翻译为“打开、挖开”,“暴尸于所近市”状语后置句,“所近市”译为“邻近的市肆”。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王凌,字彦云,太原祁县人。王凌被举荐为孝廉,任发干县长,逐渐升至中山太守,他所任官职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曹操征召他为丞相府属官。曹丕即位,任命王凌为散骑常侍,调出京都任兖州刺史,和张辽一起到广陵讨伐孙权。到江边,夜里刮起大风,孙权大将吕范等部的船只漂到了长江北岸。王凌和众将领出迎痛击,斩杀和俘虏许多敌人,缴获许多敌人船只,立下战功,被封为宜城亭侯,转任青州刺史。后随从曹休征伐东吴,在夹石与敌军遭遇,曹休军队失利,王凌奋力拼死突围,使曹休幸免于难。又转任扬州、豫州刺史,都能得到军民的欢心。刚到豫州时,王凌表彰当地先贤的后代,求访没有显达的俊才,各有法令教化,声誉极好。王凌晋封南乡侯,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户,又迁升车骑将军、仪仗与三公相同。当时,王凌的外甥令狐愚凭借自己的才能,任兖州刺史,屯兵平阿县。舅甥俩一同掌握兵权,专权掌握淮南的重大权力。王凌不久调回京都升官当了司空。宣王司马懿杀死曹爽后,晋升王凌为太尉,并赐予朝廷的符节与斧钺。王凌、令狐愚秘密商议,认为齐王曹芳没有君德居于天子之位,楚王曹彪长而又有才,想要迎立他继位,建都许昌。令狐愚就派部将张式到白马,与曹彪互相问候,建立联系。王凌又派宾客劳精到洛阳,对儿子王广说了他们的打算,王广说:“废立皇帝这是大事,不要成为祸患的开始。”令狐愚又派张式拜访曹彪,还未等张式回来,令狐愚就病死了。嘉平二(250),荧惑(火星)出现在南斗星的位置上,王凌说:“斗中有星可能该出现一位突然显贵的人物。”这时王凌举兵废帝的密谋策划更加迫切,于是派部将杨弘把他打算废齐王立楚王的想法告诉兖州刺史黄华。黄华、杨弘联名把此事报告给太傅宣王司马懿。司马懿立刻率中军沿水路讨伐王凌,先下令赦免王凌的罪行,又带着尚书王广向东行,命令王广写信晓瑜王凌,同时大军乘其不备迅速到达百尺逼近王凌。王凌自知大势已去,于是乘船独自一人出来迎接司马懿,派部下王?谢罪,交还朝廷所赐的印绶、节钺。大军逼近丘头时,王凌让人把自己双手反绑站在水边请罪。司马懿奉命让主簿解开王凌的绑绳,将朝服送还王凌,召见王凌,慰劳他,又还给他印绶、节钺,再派六百兵马把王凌押送回京城。王凌走到项地,喝毒药自杀。于是司马懿彻底追查处理这件事。曹彪被赐死,凡与此事有牵连的人物都被灭掉三族。朝中的看法都认为按照《春秋》之义,齐国崔杼、郑国归生都在死后被施以刑戮,毁棺抛尸,这些在典籍上有明确的记载。王凌和令狐愚的罪行应该像过去典籍上记载的那样受罚。于是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劈开棺材,在邻近的市肆暴尸示众三日。又将他们的印绶、朝服一起烧掉。这之后有亲友将其尸首掩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541248.html

相关阅读:唐甄《室语》阅读练习及答案
《隋书?皇甫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杨万里《观社》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温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万俟咏《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