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
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
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9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
分)
参考答案:
8
.①
以静衬动,“
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
寓情于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
虚实结合,“
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黄牛峡静滩声转”
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
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
答出两点得4
分,答出三点得5
分)
9
.①
诗歌首联“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
万事非”
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
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
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
尾联“
此别应须各努力”
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故乡犹恐未同归”
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
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
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
分)
(2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14.
(1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1
分,分析1
分)
(2
)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587904.html
相关阅读:《晚泊七里滩》阅读
《浣溪沙 风压轻云贴水飞》阅读答案
范成大《后催租行》阅读答案
《〔双调〕清江引?秋怀》阅读答案
《秋夜独坐(节选)》《夜深》古诗比较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