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归纳]
鉴赏表现手法的技巧
1.审清要求
诗歌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设题的角度五花八门,因此必须从题目中寻求答题的切入口,以免答非所问。有的题目“小角度”设题,题干中明确了表现手法的具体方面;有的则“大角度”设题,“切入点”较大,没有具体的要求,经常为“表达效果如何”“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等较为宽泛笼统的说明。
要解决这些问题,平时要注意对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和探究,归纳高考设题的特点、答案的模式、切入的方式和语言的组织等等。
2.把握关系
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这样看来,几乎所有的表现手法都表现为“关系”:借景抒情是情与景的关系,托物言志是物与志的关系,动静结合是动与静的关系,对比是甲与乙的关系,衬托是主与次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这些关系,技巧就容易判定了。
第一步 明确手法 用一两个词准确地指出诗歌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 阐释手法 结合相关语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 分析效果 分析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典例剖析]
(2014•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
【答案】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shici/602718.html
相关阅读:《北齐书?綦连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清史稿?童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洪亮吉《与孙季逑书》阅读答案【附译文】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